文/李從國
中國經濟問題是世界最復雜的問題,是經濟學泰斗們一提到腦袋就大的問題。其復雜程度實在是太難以想象了,因為這個經濟體系任何一個維度都充滿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都表現為進退兩難。如不改革不行,然而改革又改不動;不發展不行,但發展帶來的效果可能沒有帶來的問題大;國企不市場化不行,而市場化了也不行;不放權不行,而一放權就假冒偽劣騙懶泛濫;不反腐不行,然而一反腐就怠政不作為;房價不回歸不行,然而一回歸經濟就會崩盤;政府不依靠土地不行,但依靠土地等如空氣和水等基礎性的民生資源搞財政創收太小氣,缺乏經濟道德不仁亦不義;不喊口號不行,然而口號喊多了社會的耳朵會麻木。
另一方面是“難”遍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難,工農商學兵個個都難,當官的難,當兵的亦難。中國經濟的復雜程度,完全可以與宗教的修行覺悟難度相提并論,猶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樣,靠文字說明基本不可能,只能靠覺悟去捉摸了。
然而經濟規則與效率的關系是,規則越簡單,效率越高。因此如果中國經濟的規則像道一樣難解,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誰來抓經濟都困難,就是上帝親自抓也抓不出名堂來。的確,前幾十年的經濟是高速發展了,可吃的是子孫飯啊,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以資源環境預支甚至是透支未來為代價造出來的。
中國經濟是什么?既不是計劃經濟,也不是市場經濟,同樣不是以“有中國特色”修飾的市場經濟,同時還是一個沒有自身相對獨立能自主運行自成體系的東西,誰能用陳述句來表達?天下的確沒有這樣的句子,當然有很多人在用陳述句表達,但扯談而已。
中國經濟是政生經濟、官生經濟、民生經濟三重疊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無常經濟體系,或者說動態經濟體系,我們稱之為“三生經濟”。
政生經濟是什么?作為一個政治國家,政治是經濟的集中,經濟是政治的發散。政生經濟就是政治在經濟生活中的表現。政生經濟的前提是維護政權存在,并在此基礎上體現中央權威、大政方針、總體方向、分配調節、總量調控、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等訴求。政生經濟的特點是權威、高端、總體,然而理想色彩濃厚不接地氣。政生經濟大致上就是中央經濟,或者說是一種理想經濟。
官生經濟是什么?官生經濟是政生經濟的地方化、具體化。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使政生經濟與官生經濟的主體事實上成為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官生經濟不僅要做到不超越政生經濟要求的容忍度,而且要維持地方政府機構(依事權分工)運轉,完成中央指標,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承載官員系統的利益訴求。所有的官員都首先是經濟人,都是有利益訴求的人,不是菩薩。官生經濟大致可看成地方經濟。官生經濟的特色如下:本錢是權力,依據是政生經濟的要求,手段是強制,獨家優勢是自由裁量,目的是給政生經濟交作業盡義務的同時實現自身利益。由于官僚體系是具體的權力主體,因此官生經濟是最強大最利害攸關的經濟。官生經濟大致上就是地方經濟,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強制經濟,通吃經濟。
民生經濟是什么?民生經濟是在不能動政生經濟、官生經濟奶酪的條件下,在低層次的或者說商品買賣級的變化無常的市場上找活路,干活兒,有奶就是娘求生存的、散沙一盤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經濟。中國所有體制外的人就業上班,就是在做老話講的“干活兒”,為活而干,干活就是在干命。我們老祖宗們真太偉大智慧了,把百姓的命運算得如此精準,描述得不是入木三分,而是入木十二分。
沒有規則,沒有道理,只要有錢賺哪怕是冒險打政策法規的擦邊球,反正有奶就是娘見錢就想賺。特別是在落后的地方,可以說官生經濟把所有看得見油水的門道都吃干打盡的情況下,民生經濟才能湊合著摸爬滾打求生存-實則是一種“殘湯經濟”或者說是一種“旮旯經濟”。李克強總理怒斥“美甲師辦照,分五級管理”的事,還有陜西某縣收破爛要辦證,以及類似多入牛毛的地方搶劫性的法規和行為,充分說明了槍桿子作后盾的官生經濟是如何與手無寸鐵的民生經濟爭奪利益的。
而且民營經濟不能做大,做大了就不是民營經濟了,會被官生經濟盯上轉變成準官生經濟。登上forbes富豪榜的民營企業家不少,但他們背后是什么人啊,是平民嗎?沒有權力支撐的民營經濟永遠做不大,做大了的不可能是單純的民營經濟?李嘉誠不止是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一個最優秀的權術家,或者說是權力資源利益化配置的鼎級大師。有學者這樣描述中央、地方和百姓的關系,說地方與百姓絕對不公平的爭利,出現看不下去的事了中央來說幾句調停。不完全對但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
“三生經濟”不是今天的產物,秦始皇開始就形成了,其內容與表現形式和主體會隨時代變化而變化,但本質一直沒有變。傳統國學鼻祖之一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影射到中國經濟上來就是:史生政,政命官,官使民,民生萬相。如果我們的文化超越不了老子的邏輯的話,我們與文化唇齒相依的歷史時代也一定超越不了“三生經濟”的邏輯。
中國有良知的有魄力有智慧的精英們都在試圖擺脫“三生經濟”,都想改革創新,但太難了,難于上青天。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有力使不到著力處。改了幾十年改了什么了,就是改了個公有制之外私人可以參加經濟活動,就是搞了個商品級的淺層次市場在那兒可以討價還價而已。其余的改了什么?有些方面如權力對個人的約束不是改了寬了,而是退了緊了。用“三生經濟”可以解釋中國所有的經濟現象。這是更深層更費功夫的問題,不是簡單文章說得清楚的。
“三生經濟”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三系統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利益是最實在的東西,最不能含糊的東西。煙是煙,酒是酒,你是你,我是我,爹是爹,叔是叔,含糊不得?;锓驀L菜與偷嘴可以含糊,而老婆跟女友可不能含糊,當了官的朋友已經不是以前的老朋友也已經不是朋友了也一定不能含糊。明太祖朱元璋曾因兒時伙伴仍然把他當當初的朋友而怒殺朋友。含糊的利益關系,或者說故意讓利益關系含糊,一定是別有用心。中央、地方、個人關系是相對獨立的,特別是官民利益關系基本上說是完全獨立的。
二是政生經濟權威但不具體理想化色彩太濃,官生經濟強大而且不可抗拒,民生經濟則是不折不扣的順生逆忘。這條不需要解釋了,用眼睛往外看,滿世界都這樣。
三是相輔相成。“三生經濟”的存在,是民族發展的腳印,是由人種、民性及其文化所決定的。政生、官生、民生三者各有自身存在的理由,相輔相成構成中國特殊的社會經濟結構。每個民族都有自身注定的路,存在即合理,“三生經濟”是中國社會經濟歷史的選擇和選擇的歷史,是合理的客觀存在,無不是非,亦無善惡。
四是相互制約。政生經濟總發動,每年都要開一個總的經濟工作會議來總結前當年布置下一年,平時亦有時不時的監督檢查;官生經濟總傳導,并在傳導中融匯官生經濟本身的訴求,時不時要向官生經濟匯報;民生經濟則全接受,或者說無條件逆來順受,是整個經濟利益競爭的踩踏面。官生經濟出現問題堅持不下去了,政生經濟來調整。民生經濟要運營,不得越過官生經濟的雷池半步,要全面接受官生經濟的管理。民生經濟出了大問題,政生經濟不允許,會督促官生經濟協調緩和。其制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但大致可以這樣來描述:民生經濟給官生經濟打工,官生經濟給政生經濟打工,民生經濟艱難難以為繼時政生經濟給民生經濟主持公道。什么叫做民生經濟難以為繼?即民生經濟活不下去了,或者說所受待遇不公激起民憤了的時候。此時政生經濟必然會出面調整,因為這些情況會引起社會動蕩而觸動政生經濟的底線。是否引起社會動蕩不安,是政生經濟干預調整經濟的條件。一般情況下政生經濟不會過多關注民生經濟的。水可載舟亦可沉舟,平時船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在乎水的,只有船快沉的時候才會把水看重。
五是“三生經濟”的靈魂是政治,是利益競爭的中庸協調,不是資源優化配置,亦不是創造,更不是自由競爭。故“三生經濟”本質上是政治經濟,或者說是超經濟強制的經濟,不是資源配置加創造的復合型經濟。“經濟新常態”實在是應該說成“新常態經濟”,所意味的實際上相當于“資源配置+創造”的現代復合型經濟、立體型經濟。“新常態經濟”大方向完全正確,然而話好講路難行。因為邁向新常態所需的社會條件是非??量痰?,需要社會的文明涅磐,很難短時期具備。實現“三生經濟”向“新常態經濟”的涅磐升華,應該成為中國夢最實在的內容。
六是“三生經濟”的優點在于能夠強制并有效的迅速集成國家整體力量,應付危機。中國的歷史是一個由強大,到衰退,再到追求復興的歷史。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民族競爭越來越劇烈,民族的長期發展和即期生存的矛盾日益突出。從當前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的世界民族生存競爭現象如戰爭、摩擦、爭端上看,即期生存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即期生存不下去,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意義。問題是即期生存總在消耗長期發展的條件,甚至是有可能阻斷長期發展的路葬送未來,因此即期生存與長足發展的矛盾起來越突出。如今天的中國,被各種外部勢力虎視眈眈瞪著,想顛覆吃唐僧肉,即期存在的重要性日益劇增,保家衛國的消耗肯定是需要的,“三生經濟”再落后再有問題也還得依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今天的中華民族而言,存在哲學的重要性仍高于求真哲學。故研究中國的改革發展,要把眼光拉長肚度擴大來看問題,要用中醫的哲學來解決。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不與時俱進,錯時改革良機。生活永遠在矛盾中前行。
七是“三生經濟”本身克服不了若干與生俱來的弱點。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所有不合理的存在,即明明不合理然而卻不會倒的存在,都可以說是“三生經濟”的弱點,而且是在“三生經濟”范疇之內無法克服的、與“三生經濟”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弱點。如既得利益剛性存在、貪污腐敗、流氓橫行、道德下滑、文化沉淪、權力壟斷、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創造不足、社會不公、兩極分化等等。存在這些問題是必然的,程度不同而已。當前我們看到社會風氣向良好轉變,氣場轉陰還陽,但方方面面都不存在著問題,而且是再下力氣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看改革也好,看創業創新也好,看社會治理也好,看市場開放也好,看權力規范也好,看法治建設也好,希望一定不要過高。說在這里放著,十年以后再來論證結果。
“三生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經濟學觀點,自成體系。這里只介紹了毛皮,而且非常不成熟周到,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基本歸納一定是最切合中國實際的,毋庸置疑。
“三生經濟”是現實的存在,是我們民族發展的步履和腳印。存在即合理,沒有必要去贊揚或者去批評。對客觀存在的東西,本應非善非惡的心態去看待。誠然,沒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命運沒有感情的人,怨天尤人憤世嫉俗的人,沒有思想修養的人,可能理解不了或者不能正確看待這個經濟存在,也在情理之中。鳳凰名博的精神是把真理揭示出來,而揭示真理的人,既會得到認同,也會挨罵,也在情理之中。
寫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要求談談個人如何應對“三生經濟”的問題。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不是一兩篇文章一兩本書甚至一兩個時代能回答得上來的。我們的老祖宗們掙扎了上下五千年也沒找到答案,我這里自然也出不了答案??偟膩碚f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我身處“三生經濟”的雷池之中,“三生經濟”的基礎動搖不得,因此我們個人能做的只能是承認事實,把用心放在提升自己的素質增強應對外在的能力上面,而不要把用心放在改變外在環境上面。一句話,就是個人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主動開墾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質,盡可能對外在作出好的取舍。如此而已。只有把“三生經濟”問題稀釋在整個人生過程這個更為寬泛的時空里面,才有可能找到湊合權宜的應對。通過提升自己來應對社會問題,而不是通過改變社會來改善自己,可能是當代國人最理性的生活倫理取向。
心圣王陽明的四句詩,對我們如何看待和應付“三生經濟”我其他社會問題很有啟示: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