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羽:探索中國式現代化住區建設新格局,共建共治完整社區
發布日期:2025-04-21 瀏覽量:67
住區更新建設是我國存量更新時期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通過提升老舊社區功能、優化空間品質及配套設施,實現人居環境改善與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助力城市結構優化升級,為居民創造更宜居、智能、可持續的生活空間,促進城市經濟活力與社會治理能力同步提升。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通過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完整社區、浙江省寧波市明珠完整社區、江蘇省南通市南川園片區完整社區、福建省廈門市東榮完整社區、江西省九江市孫家垅完整社區等完整社區建設類典型案例,從社區視角深刻揭示了實施城市更新對于城市發展模式轉型的重大意義,展現了存量時期中國式現代化住區建設的轉型方向,從理念、方法和技術層面為城市住區的高質量更新建設提供了創新樣本經驗。認識理念轉型,從住區建設到社區營造的治理邏輯躍升。創新住區建設模式,需要突破傳統“住區”物理空間概念,擴展社區作為國家治理基本單元。完整社區建設類案例通過激活多方主體,建立社區協商機制,理念革新使社區從“居住容器”升級為“治理生態”。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完整社區以“初心愚園”黨建品牌為引領,推行弄長制,強化基層治理,充分運用“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工作法,實現社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江蘇省南通市南川園片區完整社區鼓勵公眾全過程參與社區治理,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建設城管工作站,聘請社區能人智士為“社區規劃師”,聘請義務監督員全過程參與更新改造,培育自下而上的社區內生力量。工作路徑迭代,從精英規劃到人本更新的視角轉變。傳統以土地開發為導向的精英規劃模式難以回應城市存量更新的復雜性。完整社區建設強調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人的角度出發,將社區體檢作為工作前提,抓準社區短板問題,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量身定制”實施方案,實現精細化更新建設。浙江省寧波市明珠完整社區堅持城市體檢評估先行,全面開展社區體檢、閑置空間排摸和居民問卷調查,根據問題清單和居民、辦公、商戶三類人群的需求清單,編制更新改造方案,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同時前置社區運營,讓專業運營單位提前介入需求調研、項目謀劃、方案設計,一方面使改造方案更加貼近居民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擴大盈利空間。服務配套重構,從指標管控到體驗導向的價值回歸。完整社區在社區生活圈基礎上,重點以5-10分鐘生活圈為核心,構建“需求響應型”服務體系,優化提升針對老年人、兒童等有特殊照料需求人群的設施,引導盤活利用社區既有房屋資源的方式,靈活落地建設標準,實現“設施配置圍著人轉”。江西省九江市孫家垅完整社區按照產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盤活閑置用地,有效利用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宿舍區的閑置用地,新建老年服務站和托育中心,產權仍歸學院所有,賦予街道不少于40年的使用權,解決養老、托育難題;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完整社區建設愚園路街區市民中心,通過“一站式”綜合服務的形式,提供為老助餐、親子互動、文娛互動等多元服務功能,將社區高流量轉化為發展正能量。數字技術賦能,從服務管理到智慧場景的物業能效升級。社區智能化服務是現代社區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促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實現社區管理和治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浙江省寧波市明珠完整社區開發社區智慧服務平臺,匯集“人、房、物、事”關鍵數據,對高齡老人、低齡兒童、殘疾人等六類重點服務人員進行標簽化管理,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服務效能與供給精準度;福建省廈門市東榮完整社區融入智慧建設理念,增設智能監控、智能門禁、智能煙感、智慧燈桿等智能設備,搭建一網統籌的“片區大腦”,提升片區治理效能、安防能力和服務能力,讓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得到升級。城市社區高質量更新建設不僅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更是未來我國城市住區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持續深化理念創新、方法革新與技術迭代,這項承載著共建共治共享理想的社會實踐,必將為城市更新與建設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江蘇路社區位于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核心區,涉及岐山居委會、長新居委會、愚三居委會(部分),社區內居民約1.1萬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老弄堂、新式里弄、老式花園洋房較多,售后公房、商品房較少。近年來,居民普遍反映標準化菜場不足、停車充電難、上下樓難、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綠地空間稀缺等問題。2023年起,通過修形態、建業態、構生態、塑神態,煥新文創商辦復合空間,吸引百余家特色小店入駐,讓“煙火氣”與“時尚范”共存、共享、共融;串聯社區治理鏈條,引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建立人人議事、人人參與、人人聯動的共建治理機制,實現社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明珠社區成立于2013年,涵蓋銀珠明園(安置房)、逸樹園(商品房)等8個小區和近千家企業,居民4136戶、9415人,小區類型多樣,居民人口結構復雜、需求差異較大。經社區體檢發現,社區便民設施和體育運動設施不足、小學距離較遠接送不便、新小區鄰里交往深度不足等問題突出。2021年起,明珠社區對標完整社區標準,按照“四好”要求,通過有限度改造、全方位補短,統籌提升人居環境、系統重塑功能空間、數智賦能公共服務,打造了一批百姓可感知、運營可持續、治理多元化的共富共享建設成果,為居民營造了放心、安心的幸福港灣。南川園片區(含南川園社區、果園社區)下轄9個居民小區,共有住宅樓146棟、居民5405戶、常住人口約1.4萬人。片區內小區建成于2000年前后,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停車難、私拉亂接、管網不暢等問題。2023年起,以“人人共享社區”為規劃理念,圍繞服務需求、生活品質、共享交流、相互合作四個維度,通過提升生態空間品質、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突出文化引領、創新社區治理等策略,引入社會資本,營造居住空間舒適宜人、服務設施便捷友好、管理模式科學長效的全齡“好通生活”,打造人人共享的完整社區。
東榮完整社區位于湖里區湖里街道西南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區居多,近90%的小區無物業,居民以拆遷安置戶、老港口建設者、返鄉知青為主。社區整體呈現“三多兩少”特點,即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多、困難群體多,公建配套少、商業氛圍少。2022年以來,東榮完整社區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改造范圍包括東榮、東渡、金鼎3個社區,推行“EPC+O”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提升、物業服務、空間運營。“EPC”包括12個完整社區節點建設和25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4789戶、常住人口1.5萬人、總建筑面積約31.32萬平方米,“O”包括對28個無物業小區引入物業管理、對約2400平方米公房進行運營管理,有效實現了老舊區域基礎設施更新、商業配套完善、環境景觀優化及物業服務到位。
孫家垅完整社區位于九江市中心城區、潯陽區腹地,由電信器材廠宿舍、整流器廠宿舍、稅務樓等11個小區組成,共49棟住宅樓、2738戶居民。社區內建筑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老舊失修,路面狹窄坑洼,公共綠地、活動場地、便民設施緊缺,雖周邊教育、醫療資源密集,但未充分整合利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區功能設施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2022年起,對標完整社區建設“6個方面、20條標準”工作要求,“拆違、共建、補短”多措并舉,創新建設模式、融資渠道、運營方式,撬動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社區共建共治。更新后社區面貌煥然一新,風雨連廊、共享球場、老年服務中心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書香孫家垅,最美上學路”的城市文化IP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