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
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早期的裝配式建筑外形比較呆板,千篇一律。后來人們在設計上做了改進,增加了靈活性和多樣性,使裝配式建筑不僅能夠成批建造,而且樣式豐富。美國有一種活動住宅,是比較先進的裝配式建筑,每個住宅單元就像是一輛大型的拖車,只要用特殊的汽車把它拉到現場,再由起重機吊裝到地板墊塊上和預埋好的水道、電源、電話系統相接,就能使用。活動住宅內部有暖氣、浴室、廚房、餐廳、臥室等設施。活動住宅既能獨成一個單元,也能互相連接起來。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累計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2014年當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已超過2000萬平方米。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680萬平方米,占比約三分之一;政府投資公建192萬平方米,占比接近10%;商品住宅1133萬平方米,占比為55%。
政策紅利是近幾年住宅產業化加快推進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強制措施方面,北京市規定,到2015年,產業化建造方式的住宅達到當年開工建筑面積30%以上,新建保障房基本采用產業化方式建造;長沙要求全市2014—2016年住宅產業化實施比例分別不低于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的10%、15%和20%。
在激勵措施方面,上海對于土地出讓合同中沒有要求的住宅項目,形成了預制外墻建筑面積豁免政策,同時結合建筑節能專項扶持資金,給予財政補貼。長沙對購買產業化住宅的購房者給予60元/平方米的財政補貼。
此外,一些企業也積極順應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帶動住宅產業化加速推進。以長沙為例,湖南省住建廳房地產建管處處長何小兵表示,目前長沙共有國家級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3個,包括以預制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為主的遠大住工、以鋼結構體系為主的遠大可建、以PC結構體系和以住宅產業現代化生產設備為主的三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