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于2021年5月13日下午2:30在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行“不忘來路-華水學子講壇之行業大師進課堂”主題講座,特邀我會理事王榮彥主講。講座由教學副院長王江峰主持,2018、2019、2020級共420名學生參加本次講座。
王榮彥以“巖土工程的’六性’特點與概念設計必要性”為主題,詳細介紹了巖土工程的概念與內涵、巖土工程與地質工程的關系、巖土工程與結構工程的關系、巖土工程的“六性”特點、巖土工程概念設計的必要性、地基基礎工程的概念設計等有關巖土工程的專業內容,其中王榮彥就巖土工程的“多樣性”“復雜性”“概括性”“多彩性”“系統性”以及“實踐性”六個特點條分縷析,結合豐富行業經驗,和與會同學熱情交流,傾囊相授。
他強調巖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是土力學、巖體力學、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學、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地質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基礎,也是涉及巖、土、水、熱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門技術科學。要取得較準確、完整和全面的地質資料,需要綜合的勘察手段(現場踏勘、測繪、鉆探和各類原位測試手段),和多專業相互融合,因此具備扎實的校內專業知識基礎是進入行業的一項關鍵要素。
王榮彥指出,一名合格的巖土工程師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勘察階段,要緊扣“條件和問題”,抓住關鍵和重點,通過勘察手段及綜合分析,提出符合場地特征、結構特征的各類設計方案和設計措施;在建設過程中,要具備隨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巖土工程問題的能力,要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學習,做到慎思明辨,知行合一。
講座最后,同學們紛紛提問,王教授細心傾聽同學們提出的關于“地質工程和巖土工程的區別與關系”、 “巖土工程施工與設計的優先性”、“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較本科生在就業方面的優勢”、“如何有更多的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困惑,并予以耐心解答。
此次行業大師進課堂活動為校園傳統課堂教學形式注入了新鮮活力,激發了同學們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也為更好地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王榮彥,河南澠池人,河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環境調查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國家第一批注冊巖土工程師。2012年獲得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地質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基坑工程、地質災害工程的勘查、設計及咨詢工作。2009年起兼任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中國巖石學會與工程學會巖土地基工程分會理事,中國標準化協會濕陷性黃土專委會委員,擔任河南省深基坑與建筑邊坡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及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評審專家。參編河南省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河南省基坑設計規范、河南省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地基基礎行業標準8部,獲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河南省勘察設計二等獎數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已出版專著3部:(1)深基坑變形控制設計及案例分析;(2)地基基礎工程的概念設計與細部設計;(3)土質邊坡工程的概念設計與細部設計。主要研究方向:地質工程及巖土工程:如基坑工程、地基基礎工程、邊坡工程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