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房屋氣密性這個概念還很陌生。氣密性適用于衡量圍護結構密封的是否嚴密,是否存在空氣泄露的指標術語。房屋氣密性可以理解為外門窗正常關閉狀態下阻止空氣滲透的能力。
在我國的節能規范中,對門窗的氣密性標準作了規定。實際上,我國北方的居民,一到冬季就用報紙糊窗抵御室外寒風的做法就是一種加強氣密性的做法。
建筑外圍護結構構件中,空氣滲漏點越多,整個房屋的氣密性越差。一般窗戶的可開啟縫隙窗賴與墻體之間隱蔽的縫隙,各種外墻體上的穿墻管道,甚至砌體結構與混凝土結構之間的縫隙,是建筑外圍護結構主要空氣滲漏點。
德國研究所將房屋氣密性指標列為被動房控制目標,指標為50pa室內外壓差下室內空氣換氣次數。這是靠一種機械鼓風裝置來測試的。為什么選擇50pa呢?因為在正常低壓差情況下,很難測得出室內外空氣流動。當空氣流動速度較大時,測試的空氣置換總量就越精確。
德國對節能建筑都規定了氣密性指標。比如機械通風建筑,換氣次數不高于1.5次/h;自然通風建筑換氣次數不高于3.0次/h。
提升房屋氣密性對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室內外熱量交換傳遞有很大的幫助。國內目前僅僅是將門窗的氣密性指標列入了建筑節能設計規范,還未將房屋氣密性指標寫入標準??梢?,我國的設計標準還需要升級。
德國的研究人員是通過專業的能耗計算軟件,計算出了建筑能耗與房屋整體氣密性指標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建筑冬季采暖能耗、除濕能耗都隨著建筑氣密性線性變化,而夏季制冷能耗與氣密性的相關性不大。建筑總能耗與氣密性指標成正比例變化。
前面分析過,建筑外保溫厚度、建筑外窗的性能與建筑總能耗之間都不是絕對的等比例關系,你并不能通過設計更好的門檻,用更好的保溫板來降低能耗。但你可以通過提建筑密閉性來更進一步的節能。
中國人的建筑節能,已經在建筑外圍護結構、建筑門窗、空調系統方面走了很長的路,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下一步在節能領域有突破的就是在房屋氣密性上做工作,而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原因是現在大多數房子的氣密性實在太差。差的原因是廣大建筑業人士根本沒有認識到建筑氣密性的重要性。
實現高氣密性的建筑,不是設計幾扇高密閉性的門窗,那么簡單,它還要靠嚴格的工程管控和檢測驗收來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