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建筑企業!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大軍!
中國建造了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
中國建造了全球最長的海底隧道!
中國建造了全球最密的高鐵網絡!
毫無疑問,中國的建筑業已經足夠“大”了!
然而,中國的建筑業是否足夠健康、充滿“生機”與“活力”呢?
中國的建筑業實質上是一個“生態鏈”
中國的83000余家建筑業企業,總體呈現典型的“金字塔”形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生態鏈”。
(1)央企旗艦型企業占據金字塔的頂端,他們無論是業務的規模,還是產品的技術含量、人才儲備,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首屈一指,無人比肩,可稱為“萬里挑一”的企業,處于“生態鏈”的頂端。
(2)一些優秀的央企二級企業、優秀的省級建工集團占據金字塔的第二層,他們要么在所在領域具有明顯的技術管理優勢,要么在所在地區具有雄厚的實力,與央企旗艦企業一同構成中國建筑業的精銳之師,除在中國的建筑業市場上縱橫捭闔之外,他們大都積極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是“千里挑一”的建筑企業。
(3)其他一些有較高管理追求、強烈發展意愿的省屬國有企業和優秀的民營及改制企業占據金字塔的第三層,他們所在市場拼殺更為激烈、競爭更為殘酷,是中國建筑業市場中的中堅力量,屬于“百里挑一”的企業。
上述兩類企業構成建筑行業“生態鏈”的中段。
(4)其他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及其他建筑企業處于金字塔的下部,他們通常以房建業務為主,且業務技術含量底,競爭者眾多,且項目利潤低下,每一次投標都提心吊膽、每一次拼殺都鮮血直流。
(5)還有一些小的改制企業,他們處于金字塔的底部,既缺乏資金、技術,又沒有人才、市場,生存環境異常艱苦,主要靠為其他企業做專業分包/勞務分包,或者一些微小工程的施工才得以勉強度日。
他們共同構成建筑行業“生態鏈”的底端。
中國建筑業缺乏“領袖企業”!
雖然我們擁有那么多世界建筑行業的“第一”、“之最”,然而,我們卻沒有建筑行業中的“領袖型”企業。
所謂領袖企業,大致可以認為是以全球市場需求為導向,經營活動具有明顯的跨國、跨區域特征,且企業在行業內具有極強的戰略影響力、說服力、表現力,及能為行業或市場起表率作用和改革可能性的企業。
對于“領袖企業”來說,規模只不過是其中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領袖企業”除具有相當的規模之外,必須具備更多的領袖氣質,諸如:持續較強的盈利能力、明顯領先的產業研發水平、先進的市場經營理念、良好的品牌美譽度等。
“領袖企業”之所以稱之為“領袖”,必須是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維護行業的“生態環境”的特別優秀企業,如蘋果(Apple)之于手機、谷歌(Google)之于互聯網。遍觀中國的建筑企業,尚沒有那一家企業可稱的上“領袖”,一些建筑企業甚至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濫用優勢地位,擾亂市場競爭,對建筑業市場“生態”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旗艦企業”——領袖企業,任重道遠!
央企旗艦企業已經處于較好的優勢地位,且具備很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他們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筑業市場“領袖企業”的不二人選。然而,要成為真正的領袖企業,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方面,企業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理念。旗艦型企業規模已經足夠大,要盡力克制規模擴張的沖動,把時間、精力和資源集中到企業發展上,堅持有質量的發展,堅持高質量的發展,不與中小企業在低端業務、低端市場爭高下,維持行業“生態”健康。
另一方面,企業要堅持研究行業基本規律,引領行業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其自身的規律,旗艦企業要在競爭、發展中,研究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創新業務模式,從而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為行業拓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張軍輝,來自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建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