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設計師傳統工作流程,BIM將掀起第二次全球建筑設計革命!
經過這些年的宣傳普及各地方BIM標準的相繼頒布,大部分的人不論有意無意,都已經認識到BIM的強大,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了BIM的相關知識及相關軟件。目前在國內BIM相關軟件有很多,借助AutoCAD的天然優勢,Revit有相當不錯的市場表現。相應的各類Revit培訓課程也是遍地開花,各有各的特色,很多小伙伴也開始嘗試學習。
不過很多同學又開始困惑,學Revit除了學會建模外,究竟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該怎么學習才能快速掌握?
下面本人以Revit為例,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一下BIM解決了設計師的哪些痛點。
第一點:解放“指標表”
在方案階段,我們總會為各類指標煩惱,每調一下方案,都要重算指標,這樣繁瑣的工作大家都是視如猛虎,盡量遠離。每次方案分配工作,都想著不要落到自己頭上。這成了每個設計師的一大痛點。不過,巧用Revit族和明細表可以順利解決這一點。以小區規劃為例:
由以上圖片可以看出,模型和表格是關聯的。小區規劃的過程,就是布置各類構建族的過程。各類構建布置完成,相當于各類信息已輸入完成。而我們需要的“指標表”,只是用“明細表”功能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來而已。這樣就做到了無論方案怎么調整,都無需手動計算。
當然,其他各類表格諸如門窗明細表、材料做法表、各類構件統計表等等也是如此。
(戶型族:族創建過程中,會加入各類所需要的族參數)
(模型與明細表的對應:在明細表中選定一類族,模型視圖中,相應的族也表現為選中狀態)
(構件統計表)
第二點:解放“對圖”
相信很多設計師遇到過各種圖紙對不上的問題。CAD繪圖方式是純二維方式表達三維信息且數據源頭不唯一,造成很多“對不上”問題,比如平面圖與立面圖對不上,建筑與結構對不上,土建與幕墻對不上。這就造成了很多對圖的工作量,而且由于設計修改頻繁及工期的緊張,對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難免造成錯漏碰缺,在后續施工過程中,設計師要出很多變更。
(CAD繪圖案例:土建與幕墻對圖記錄)
(CAD繪圖案例:一個項目的各類變更)
但是Revit強大的三維關聯設計,一處修改,處處更新,所有數據源頭唯一。讓最讓設計師頭疼的設計修改變得簡單,不但大大減少了專業內及專業間對圖的時間,也盡量避免了因專業間不一致而造成的變更。做到了“設計一體化”。以下以辦公樓項目為例:
由以上圖片可以看出,負責外立面的設計師A與負責平面功能的設計師B通過鏈接的方式工作,立面的改變能通過重載能精準的顯示。還能通過添加注釋的方式,明確修改的內容。省去了平面與立面對圖的時間。其他專業間協作原理亦是如此。
(各專業通過鏈接的方式,搭建BIM模型推敲設計,剖切模型得到準確的設計圖紙)
(建筑、結構以中心文件的方式在同一個模型中工作,保證設計的準確性)
第三點:“化繁為簡”,提高效率
Revit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技術手段,讓本專業繪圖及專業間的配合更高效。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項目:單元對稱的住宅樓,左右多稱的辦公樓等等。在CAD繪圖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麻煩。比如想節省時間,只繪制一半,將房間名稱、尺寸標注等成塊后鏡像,但是成塊鏡像后,字體也鏡像了。如下圖:
用Revit鏈接功能結合視圖樣板功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有效減少了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鏈接的應用有效減少了重復工作。以住宅項目為例:
(鏈接關系)
類似技術手段還有很多,比如一些族的使用,既形象直觀又提高了效率。
(扶梯族及生成圖紙)
第四點:解放腦細胞,讓溝通變得簡單
以往在CAD繪圖過程中復雜節點的繪制一般靠想象,而且信息往往掌握在本專業設計人員中,比如遇到復雜點,建筑專業要像每個專業解釋一遍相關解決方法。但是BIM的“可視化”使“外行變成內行,內行成為專家,專家可以回家”。雖然這是句順口溜,但反映出可視化的作用確實意義非常,能夠把抽象的、需要大腦思維分析判斷的事物轉化為視覺直觀地表達。以Revit為例:
(內部結構)
(建筑外皮)
(三維模型+二維信息)
第五點:讓建筑的“顏值”一直在線
二維設計中,這個可能是被說爛了的梗。不過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能避免這種情況,何樂而不為呢。
BIM的可視化不僅體現在三維模型,而且體現在其前后信息的信息的一致性,即生命周期周期。如果前期方案階段階段模型能順利交接到施工圖階段,并由設計師全程跟蹤把控,那方案設計的效果就能被有效的控制。
(SU導圖)
(Revit導圖)
當然,這種“顏值”的把控不止局限于外立面,對于室內設備的安裝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車庫:
但是通過在Revit模型里的“預安裝”,通過碰撞檢測及管線綜合后,車庫可以實現這樣的效果:
以上這些,只是總結了在工作中體會最深的幾個點,還有很多功能的效用不在此一一贅述,我們可以在學習中慢慢實踐。當然總結這些也不是說CAD不好,BIM技術無敵,Revit軟件毫無缺點。只是在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了技術的進步給設計工作帶來的效率及利益,覺得值得小伙伴們一試。
正如某軟件發布會上所說“讓設計回歸創意,把其他交給科技”。
個人觀點:軟件是基礎,實踐出真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的不止是一種軟件操作方式,更是更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
來源:BIM技術服務
整理:中國BIM門戶網
本文系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