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苦逼的職業,非建筑設計師莫屬,心憂炭賤愿天寒,房價漲了哭,房價跌了可能哭得更慘。
市場起伏,總是可以通過市場規律找到線索的。
總覺得房價漲跌和建筑設計費之間應該存在一定的聯系,和建筑師的生活狀態也存在一定的關聯。
如果要研究這個命題,我們首先得看看歷史情況。
第一輪上漲,建筑師過著撿錢的生活,民營建筑設計公司的崛起。
1997年下半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始爆發,中國也沒能逃出此次危機,為此,央行多次降息、降準應對危機,終于在2001年到2002年引發了一輪房價上漲潮,從上海、北京開始,逐步在2003年之后蔓延到全國。
建筑師可謂嘗到了幸福的果實,不信你看,目前市場上風生水起的建筑設計民企,大多都誕生在這年代。若是你恰好生在這個時代,又恰好腦子發熱開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那家伙,兩個字:數錢。哪怕拋開建筑設計,能夠成立一家效果圖公司,也是風風火火,一張手繪效果圖,報價幾萬塊,不是夢。因此,這個時候選擇建筑師職業,沒毛病!聽著當年在民企的朋友感嘆:從沒見過這么多錢。而在國企的建筑師也是私活不斷,隨便一個私活就能上海買套房。真不是吹,要怪就怪你爹娘沒把你早生幾年。
第一次下跌,建筑師第一次聽說有大裁員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激發出了中國“四萬億”刺激政策,加上地方配套,帶來數十萬億的投資。房價慢慢下跌,建筑師也是從吃香喝辣變成了快喝西北風了。終于,在2009年下半年,房價再次飆升,并引發了2010年的限購政策。
2008年裁員的建筑設計公司大多是民企,第一次裁員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業務。如今比較知名的民營企業都參加了這次裁員,大面積畢業生選擇再深造或者出國深造。建筑設計行業慢慢的降薪,而隨著緊接房價的回溫,建筑設計行業薪水才終于穩定了下來。
然而很快,房價第二次上漲,并伴隨著民營建筑設計公司組織關系的形成。
在201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有些遲緩,隨著美國結束QE、美元進入加息周期,遲緩度越來越明顯。那怎么辦?房子漲價啊!
吸取了之前起伏的經驗,民營建筑設計企業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穩定組織方式及“房價下跌應對措施”。管理層,骨干層,底層繪圖員,垂直階梯關系讓民營企業更加穩定。為什么是這樣的劃分呢?而不是分功能劃分,因為這樣能更好拆分重組,應對下一次危機。
第二次小跌,建筑設計公司又已經坐不住了。
2014年由于商品房供大于求,房地產資金供不應求,房貸和開發貸利率上升,房價微跌。算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但是有了之前的教訓,可給民營公司嚇破了膽。于是,老板們紛紛部署裁員減薪,于是,14年轉行的設計師數不勝數。那年成了建筑設計師轉行創業元年。幸好到了15年下半年,樓市又開始了瘋狂的上漲。
2016年以后房價持續上漲,不能餓死同行,那就累死自己吧!行業競爭的到來!
不管有沒有泡沫,2016以后,房價依然保持了樂觀的上漲。這次上漲同樣拉動了建筑師的薪資水平,行業競爭浮現,,從市場到人才全面的競爭。
本該大魚吃小魚的游戲,卻因為設計公司扁平化構架而變得更加艱難,沒有設計公司可以壟斷市場,沒有公司可以定價設計,最終的結果就是低價競爭。沒有公司可以用更少的人創造更多的價值,除了加更多的班,除了招更多的人。一方面降低收費價格用搶占市場,一方面高薪挖人再榨取盡可能多的勞動價值,成了所有公司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直到有一天,有那么一家公司,通過管理或者科技技術革命手段生存下來,既可以壟斷設計收費價格的同時可以壟斷建筑師薪水。你覺得可能嗎?
說明:文本主要討論民營設計院建筑師收入水平,但是市場行情往往影響到國營和外企的招人情況,對行業收入水平有關聯影響。
本文來源于專筑講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