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監事會主席歐陽東談設計企業發展
記者:2012年,中國院以1.47億澳元全額收購新加坡CPG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建筑設計院收購國際知名公司的案例。這樁收購,今天來看對公司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帶來哪些收獲?
歐陽東:CPG是一家新加坡的國際化公司,該公司有2000多名設計師及員工,來自全球20幾個國家及地區。收購有很多收獲,其中一個收獲是學習他們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管理經驗,對中國院的國際化很有幫助。我們派員工去CPG學習和工作,對我們設計與管理人員的業務提升與國際接軌等有較好的效果。另一個收獲是在項目方面雙方展開全面的合作,優勢互補,他們的設計強項,例如機場、醫院等,在境內外的項目我們都有合作,并取得了比較好的業績。收購為我們帶來了約10%的國際業務營收。
記者:除CPG帶來的國際營收外,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走出去”方面還有哪些動作?有怎樣的體會?
歐陽東:目前我們的海外業務收入十幾個億。我們也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在海外開始自己的布局,但總體而言,主要還是“借船出海”的模式,一是中國援外項目,二是跟著大的中國承包商和投資方做項目。目前做海外業務,對設計咨詢業務來講有幾大關鍵點,第一是要了解和掌握國際和當地國家使用的規范。第二個要了解當地的法律。第三要了解匯率和利率變化、外幣管理政策。第四個要了解當地風俗和工會方面政策,比如用人規定、勞動保護、勞動時間等,如果不懂,很容易吃虧,走出去的公司很多都有這方面的教訓。海外項目最好請國際律師,項目要買設計保險,員工需上境外健康保險。如果在境外僅做設計,還相對輕松,若進行設計牽頭EPC總包等,則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和困難。國際工程項目要面對周期長、變化多、風險大、文化差異等諸多不適應,國內建筑設計企業還需要一個熟悉和提升的過程。
記者:您如何看待建筑類設計公司上市?
歐陽東:設計公司上市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認為有六方面的優點,一是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總經理、監事會三足鼎立,各司其職。二是對設計公司品牌和價值的提升。第三是拓寬了融資渠道和手段,上市公司產權清晰,財務清楚,更容易獲得貸款。第四是增加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因為有股權激勵機制。第五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好的公司才能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現,滿足股東的預期。第六是在資本的支持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公司業務結構等。不利的方面,一是上市的要求和公司長遠發展目標不一致,股東要分紅,實現利益,那么對未來投入會有一定的限制。二是有些資產不得不剝離,三是需要支付土地出讓金。四是股權的稀釋,五是監督增多對管理要求高,很多流程,決策慢了。六是內部管理及信息要公開。作為國有公司,上市是要順應設計市場的變化,有上級管理部門的要求,也有內部轉型、管理提升、吸引人才、科技投入等的需要。
對于建筑設計公司來講,是否上市一定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發展階段、上市目的等因素去決定,不要盲目上市。設計咨詢服務很難通過資金的投入帶來相應的收益和利潤。如果設計公司創新研發出新技術、新產品,需要大量的資金,那么上市就非常必要了。隨著整個市場環境的治理、混改等,對公司發展來說,上市還是非常好的選擇。
記者:央企、國企都在參與EPC工程總承包,您對設計院牽頭EPC怎么看?
歐陽東:目前,設計院牽頭做EPC總包,主要是參與設計和項目管理,大多是采用聯合體的形式,與大的施工承包商強強聯合。設計院做總包存在許多風險,其中一是資金控制的風險,缺少懂市場價格的經濟專業人員,對于市場價格、采購供應方面缺少了解。二是占比很大的施工分包連帶責任的風險,缺少懂施工的專業人員,項目施工管理方面的能力也不夠強。
國家提倡EPC工程總包,符合國際慣例,設計牽頭EPC總包也是必經之路,建議注意以下幾點:1)要細化主合同和施工分包合同中工作內容、責權利、付款比例、索賠、擔保、連帶責任條款等;2)進行項目設計保險和施工保險;3)每個項目配備法務人員;4)管理人員要培養或招聘有施工經驗的專業人員和了解市場采購價格的經濟專業人員等。
記者:您認為傳統設計院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會如何?
歐陽東:將來傳統設計院生存會越來越困難,有市場、技術、經營及管理模式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市場不規范經營艱難,存在建設方惡性壓低設計費、無理由拖欠設計費、惡意拖付設計方的投標保證金;地方保護要求異地辦公人員注冊與備案;以設計院牽頭EPC總包如何解決施工部分的連帶風險;建筑綜合定額指標與市場價格不符,設計收費標準取消后協會編制的設計成本要素執行困難等問題。第二,設計技術的改變。行業正處于像1992年從手繪圖轉變為計算機繪圖一樣的技術變革,BIM技術發展如火如荼,被稱為第二次建筑設計革命,設計人員必須滿足市場需求,盡快掌握BIM設計技術。但BIM技術還存在硬件及部分設計軟件成本高、兼容性不足、規范及族庫不夠健全、設計工作量大但收入低、分工界限不清晰等問題。第三,傳統設計院將面臨:政府樓堂館所停建造成公共建筑市場下降,限購政策造成住宅建筑市場下降,建設方希望帶投資含設計的總承包建設、施工方通過BIM技術在業務上下延伸、總包單位出施工設計圖、國家提倡總承包建設模式、設計收費低且競爭激烈、新業務專業人才緊缺、互聯網設計公司、“90后”員工管理等方面的挑戰。
傳統的設計公司需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重新定位,進行思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建議如下:傳統設計業務將上下延伸。開展EPCM全過程咨詢服務:要逐步開拓設計院牽頭的EPC總包業務,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培養懂設計、懂施工、懂造價、懂BIM的復合人才,通過人才、經營、財務、質量、流程等管理,開源節流,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使公司健康持續地發展。
來源:建筑新網 作者:李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