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十九大之后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不少新提法值得關注。
1 兩大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和穩中求進
十九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20日閉幕,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向。會議對中國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和發展總基調進行了概括,高質量發展和穩中求進成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
會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會議再次強調“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統籌好五大政策支柱——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更多詳情請戳視頻↓↓↓
2 八項重點工作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二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全面實施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
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
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五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要在開放的范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
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準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
七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八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3 專家解讀: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這個會議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中國整個國民經濟建設進到新時代!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征是,我們要由過去的高速度增長轉到高質量的增長,這個時候要求我們的發展理念、制定的經濟政策以及宏觀調控的完善,全部都要圍繞著高質量增長,這將會使中國經濟既往開來,呈現一個更新的局面。
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時代、一個新征程、一個新起點。比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在過去的五年,從44%上升到53%,由此可見在過去五年,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些非常深刻的創新驅動,結構性的改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比重開始明顯上升,開始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新趨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