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詩意,什么是詩意地生活?
有人說,它在竹林與小院里,周圍種著花;有人說,它在草原與羊群中,到處都是景;有人說,它在人心里,是無法到達的遠方。
你要問我,我會說:詩意不在遠方,它就藏在我們生活中。
正如,年輕時你會對著山川說:“山川歲月,如是我聞”;當你老了,還能對著身邊的愛人說:“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心中有詩意,歲月不曾老。
- 01 -
心中有風景,人生有詩意
是不是在想:等有朝一日,什么都不要,只想過上拋卻煩躁、心懷寧靜的詩意生活!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一間小屋,三兩好友;一壺清茶,滿園清香。
可是即使沒有這些約定俗成的意境,有些人還是照樣過上了詩意地生活。
蘇東坡“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的清曠閑雅;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飄逸灑脫;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
雖然他們是歷史匆匆的過客,但他們生命一直在發光,因為他們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情愫。他們把自己變成詩,詩化人生。
所有能發光的生命都在于心里對生活的態度。
正如汪曾祺所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把尋常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靠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從瑣碎生活中發現詩意的心。
- 02 -
再灰暗的日子,也詩意地活
還記得火遍大江南北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首歌?那種被眼前生活壓得茍且喘氣的音律,讓人心生悲涼。
確實,人生中有很多的艱難和灰暗。有些人一味地抱怨,硬生生的把本有希望的生活過成了茍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難捱的日子,也不失風度,照樣在生活的夾縫中詩意地活著。
文學大師木心,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經歷過骯臟的世道,依然活得自己并干凈。
回憶錄說:木心當時被關在陰暗潮濕的防空洞,四周都是污濁的臟水,每天吃爬滿了蒼蠅的酸饅頭和霉咸菜。
命運如此不堪,卻沒有消磨他的意志。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紙上畫出黑白琴鍵,寂靜無人之時便躲在角落里,指尖在琴鍵上無聲地彈著肖邦和莫扎特。他說:“白天我是一個奴隸,晚上我是一個王子。”
關他的人都在想:“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臟不堪。”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木心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干凈極了。
最難得的是,在困頓苦厄之時仍保有寬容平靜的微笑;最珍貴的是,在骯臟的世道中,依然以干凈的面目示人。
現在才懂得,把眼前的“茍且”過得舒舒服服,才是最詩意的“詩和遠方”。不然豈不是要活活被氣死!
- 03 -
若有詩意藏于心,歲月從不敗華年
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衰老,是從生活丟失詩意開始的。正如“當靈魂失去廟宇,雨水便會滴在心上。”
當我們對生活不再熱愛,對愿景不再向往,對生命不再珍重,對所有的一切越來越消沉的時候,人便老了。而心中有詩意的人,還在繼續年輕,永遠朝氣蓬勃、煥發青春。
臺灣知名詩人作家蔣勛說:“我怕自己衰老,老到不會為美落淚”。
細問后才知道還有一些故事:蔣勛先生在經歷了2010年那場生死邊緣的心臟搭橋手術后,決定要為自己生活節奏再改變下——回到更愿意居住的村莊。
這么多年來,蔣勛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念佛經,將一天最清明安靜的時刻留給自己,讓自己的心靈回歸自然。
而且只要在家,蔣勛就一定親自做飯,他說做飯好快樂。
盡管蔣勛已兩鬢斑白,可你我都能感到,在靈魂深處,蔣勛依然是詩意生活。因為他永遠對生命保持崇敬和認真極致地生活。
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心中有詩意,心中有向往,青春永不老。
風風雨雨任他吹,如影如夢夢歸來。
細細品味生活中寧靜煙火,認真感知周邊的美好風景;伸出手去觸摸,邁開腿去追逐。
心中有詩意,歲月不曾老,詩意地生活,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