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企業價值創造、價值評價以及價值分配的過程。 隨著三項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工資總額決定機制的不斷調整優化,國有設計企業的薪酬體系改革不可避免地被推入“深水區”。
設計院薪酬設計流程 01?展開企業薪酬診斷
薪酬診斷是通過各種分析手段和方法,發現企業薪酬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診斷內容包含對企業薪酬策略、薪酬模式、薪酬水平和薪酬結構進行梳理分析。
設計院可以通過薪酬診斷,對院里現有薪酬體系與戰略匹配程度、薪酬模式及薪酬管理層級的適用性等關鍵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后續薪酬體系設計的重難點工作。
02?結合企業戰略目標確定薪酬導向
03?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確定整體分配方式
常見的設計企業分配方式有兩種:
一級分配指企業的薪酬包通過一定的規則及考核規定先分配至部門,再由部門進行二次分配至個人。
然而,并非所有的勘察設計企業都采用第一種分配方式,例如很多采取提獎制的設計企業沒有一級分配的概念,而是將工資總額直接按相應的規則切分至個人。
本文重點關注企業二級分配過程中的薪酬體系設計流程。
04?結合崗位特征選擇各類別人員的薪酬模式
薪酬模式主要是通過考慮企業的經營特色、薪酬承受能力、績效側重點和薪酬競爭策略等要素,綜合確定的薪酬管理模式。
薪酬模式基于一種或多種因素設計,包含基于崗位、基于職能、基于績效、基于市場以及基于能效等方式。
對于勘察設計企業而言,院里可以根據不同崗位序列人員的職責差異及不同的價值輸出形式,采取不同的薪酬模式。
例如院領導人員可以采取年薪制;
05?結合企業內部成本及外部對標分析確定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是指企業支付給不同職位的平均薪酬,是企業薪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薪酬戰略要素之一,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業在人才市場的外部競爭力。
設計院可以結合人工成本分析及外部對標,確定薪酬水平。
內部人工成本分析可以從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結構、人工成本效益、人工成本指數等指標入手。
薪酬水平外部對標也是企業定薪的重要參考。
案例 天強服務過的沿海地區某設計院,院內近三年整體薪酬水平持續上升,但其職能部門員工(11.9%)、設計部門基層員工(6.6%)、生產部門(10.2%)及科研部門(-2.4%)的薪酬增速不及全院平均增速水平(12.1%)。 生產部門及科研部門是該院發展的核心部門,但其整體薪酬水平與全院薪酬水平增速不匹配,嚴重影響到了職能部門、基層人員及科研部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人員穩定性。 在后續的薪酬體系調整中,天強結合院內的戰略發展及企業特質,針對不同崗位序列設計差異化薪酬策略,確保重點部門人員的薪酬水平與院內其他部門匹配,保證院里重點部門人才穩定性。 06?確定企業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指的是薪酬的組成部分以及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
此外,更需要考慮基于工資總額管理機制下,各組成結構的分配公式要與工資總額的預結算管理要求相匹配。
設計企業的薪酬結構通常由固定薪酬、激勵薪酬、福利薪酬以及各種津貼等部分構成。
(1)固定薪酬又叫基本工資,一般由崗位工資、技能工資、職級工資、工齡工資等反映員工個人資質條件的要素組成。
固定薪酬的設計需要基于崗位工資體系,而崗位工資體系的設計往往又要與企業的職級體系一一對應。
(2)激勵薪酬通常叫績效薪酬,屬于浮動薪酬。
企業根據績效考核標準對員工表現及業績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確定績效工資。
(3)除了固定薪酬和浮動薪酬外,還有福利薪酬和獎金。
福利薪酬包括社會保險、公司福利、職務補貼及特殊福利等。
而設計院獎金的設置通常包含設計獎金、校對獎金、科研項目獎金、商務獎、項目管理獎。
在薪酬結構中,固定薪酬與浮動薪酬的比例關系叫做固浮比,固浮比分為高彈性模式、穩定模式及中和模式。
設計院可以針對不同崗位序列人員,設計相應的薪酬結構。
通過中長效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地將員工利益與企業長期發展掛鉤。
07?薪酬測算、薪酬發放及動態管理
企業在確定薪酬水平、薪酬導向、薪酬模式、薪酬結構后需要對崗位薪酬進行測算以驗證薪酬體系設置的合理性。
基于工資總額管理下的薪酬體系需要符合“兩高一低”,即新人均工資高于舊人均工資,實施新薪酬體系當年人均產值高于歷史人均產值;
另外,除了基于工資總額的測算,還需要就個人套改進行測算。如果個人薪酬改革矛盾大,則可以采用“一套二調”的方式,先平滑套改,再基于新的規則對薪酬進行動態管理,達到薪酬設計目的。
薪酬的具體發放規則相對固定。
設計院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企業發展的動態性及組織結構的變動性,促使企業需要對薪酬體系采取動態管理。
薪酬動態調整可分為個別調整及普遍調整。
任何制度都是一個動態調整與完善的過程,由于薪酬體系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企業更加需要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及企業內部發展需求,及時對薪酬體系迭代更新,使其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