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老牌設計研究院——國機集團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機六院”),成立于1951年,是擁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的國家大型綜合設計研究院,也是我國最早開展智能與信息化業務的工程設計院所之一。日前,記者專程赴這家成立70多年的設計院進行交流,探訪該院如何搶抓機遇,用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賦能民用業務全面升級。
技術賦能,探索智慧醫院建筑設計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涌現,新的變革已經在醫療健康領域拉開了序幕。在此背景下,基于新技術的智慧醫院建設已經成為未來醫院發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醫院”不是單一的技術堆積,也不是某一個功能的代名詞。智慧醫院是具備智能化特征的醫院。中機六院民用與市政中心主任郭芳慧介紹,智慧醫院建設包括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三個方面。圍繞這三方面,中機六院成立了關于智慧醫院建設的專項課題研究小組,并結合相關項目展開深入研究。通過梳理智慧醫院建設的關鍵節點,形成不同類型場景智慧醫院建設內容及標準,為建設單位提供“智慧醫院建設內容菜單”,各醫院可結合自身的定位和需求從菜單中選擇智慧醫院建設內容。 在智慧醫院的設計中,中機六院致力于將數字技術與醫療服務有機結合,以數據驅動、移動互聯為基礎,圍繞醫療服務全流程,構建一個跨平臺、跨系統、跨地域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并通過智慧醫療平臺對醫療數據進行集中管理和應用,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
憑借著在醫療建筑設計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優勢,中機六院先后承接了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教學科研大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惠濟院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新院區、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濱河院區、河南省傳染病醫院、德陽天府旌城綜合醫院、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測檢驗暨包蟲病防治中心、援突尼斯綜合醫院等國內外多項醫療建筑設計項目。隨著項目的不斷積淀與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中機六院主編的《河南省智慧醫院建設標準》也即將發布,這將極大地推動傳統醫院建設的整體轉型升級。 抓住機遇,發揮教育建筑設計優勢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與此同時,也對職業學校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加強產教融合,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緊密對接、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和現代化建設等。 職業院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產教融合,因此職業院校的設計與普通高校有很大差異。中機六院民用與市政中心第一民用工程院副總建筑師李豫瓊介紹道:“產教融合、產學一體是職業院校教學最主要的特色,有很多跟產業相結合的實訓,不同的專業都有與之配備的實訓相關功能。例如服裝設計專業也許會包括某個服裝生產線,酒店管理專業會涵蓋不同國家風格的酒店客房。通過近 20 年職業院校設計經驗的累積,目前我們已經完全涵蓋了職業院校財經類、管理類、體育類、農業類、醫藥類、藝術類等全類型數百個專業的實習實訓、校企合作方面的專業設計。”中機六院在教育建筑項目的設計中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實現了專業化和產業化的功能融通,打造了專業化而又科學化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實踐學習和職業技能訓練提供了高效的空間支持。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新建工程
由于中機六院國家工業設計院的“出身”,其自身工業設計涵蓋機床、電子、軍工、新能源汽車、煙草、醫藥、化工等制造業94%的領域,因此在民用建筑設計上尤其是在職業院校設計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李豫瓊表示,“之所以職業院校做得比較好,一方面是業務積累扎實,同時也得益于我們是工業‘出身’這一優勢,其中‘工業思維’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在做工業建筑設計的時候都講究流程、工藝,運用‘工業思維’能更好地把控職業院校設計中的流程與工藝,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憑借獨特的優勢,中機六院先后承擔了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新建工程、鄭州財經學院航空港校區一期工程、安徽合肥技師學院、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新校區、河北中醫學院學生綜合實訓中心等全國多個省市重點學校的總體規劃和建筑設計工作。這些設計不僅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也為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科技創新,助力民用業務轉型升級 作為河南省設計行業龍頭企業,中機六院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經過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中機六院科技質量部部長盧家鑫介紹道:“公司形成了以設計、管理、承包一體化的業務發展模式, ‘公司抓總,中心主建,部門主戰’的創新運行模式,‘標準引領、平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發展模式。” 盧家鑫表示,“科研工作要以市場為導向,要緊緊圍繞公司業務發展方向、著眼于生產一線的痛點以及‘卡脖子’問題來選題立項,研究成果要能夠支撐和賦能公司的業務發展、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這也是我們做科研的初心。”中機六院十分重視標準的編制工作,主參編了《制造工業工程設計信息模型應用標準》、《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標準》等一批國家、地方標準,成功突破了三維模型輕量化等關鍵技術。據介紹,中機六院組建了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數字化工程技術研究院開展專門研發工作,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年均高于10%。公司建設有GBIM(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大批科研平臺,有力推進了以設計創新為引領的“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推動了民用業務的轉型升級。 未來,中機六院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國家“十四五”總體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在綠色、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推動綠色雙碳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工程建設全產業鏈的應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