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攀成德為某建筑企業(以下化名“中發建設”)做組織變革,以下為攀成德李福和老師與企業董事長的溝通。這類問題在建筑行業具有代表性,小編加以整理,供讀者參考。“中發建設”目前所處的細分行業需求不旺,需要業務轉型,同時,由于體制機制的制約,企業活力不足,需要做突破性的管理變革,尤其是思想的解放。
上午好,非常高興看到中發建設首先是建筑業競爭態勢
李福和老師:貴公司目前是有問題,但跟我們之前咨詢過的公司相比,還不是最嚴重的。我們當年咨詢過一個跟貴司情況類似的Y公司,如果說Y公司的問題嚴重性是90分,貴公司的最多也就是60分。我們做咨詢也沒有完全幫他們解決問題,但是幫他們止住了滑坡,踩了剎車。貴公司當前的情況比Y公司當時的情況要好很多,但是這并不是說貴司當前的情況就不嚴重,還是很嚴重的。說句實在的,好在貴司是國企,還能有相關的補救措施,如果是個私營企業,怕是很難繼續撐下去了,就算現在改革也只怕是來不及。
現在我最關心的是您手上有沒有上級給的權力,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尚方寶劍。變革是件大事、難事,必定會遇到很多阻力,如果沒有上級賦予的權力,那必定會造成一種“這個不能動,那個也動不了”的局面,變革自然無法進行。
董事長: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很多,要解決當前的難題,變革勢在必行,上級派我過來也是這個意思,所以算是有尚方寶劍吧。
李福和老師:您三到五年對公司的理想是什么?
董事長:第一,解決負債,把負債降一半下來。早年做的那個40億BT項目,款要拿回來,解決這個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了,其他項目的款項也爭取,就能減下來60-70個億。第二、盤活幾個資產。第三、處理好集團和子公司遺留的一些歷史問題。
如果都能較好地處理,我們的營業收入可能不會有大的增長,但10%的增長應該沒問題。把負債降下來,利潤未來三年還是要穩定實現10-20%的增長。現在七八十個億,三年之后努力開發,產值突破100個億應該是可以的。
李福和老師:董事長,您對自己企業的人才情況了解嗎?變革這件事,沒有人才肯定是不行的。你能不能梳理一下企業的人才,看下能用的人才有多少個,特別是30-40歲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
董事長:30-40歲的可用人才比較多,去年一年我們光中級職稱就增加了200多個,高級職稱有幾十個。所以公司的人才不是主要問題,實在不行的話我們還可以社會招聘。
李福和老師:你要是想進行人事調整,現有的人員怎么辦?
董事長:國有企業的軟肋,清理在位人員。給他們分流,先把重要職位讓出來,然后慢慢解決這個問題。給他們壓在下面,收入先不會減少,但是關鍵職位要讓出來。總部肯定要動的,要調一部分人上來,壓一部分下去。
李福和老師:變革是由下而上還是由上而下,還是上下聯動?
董事長:這次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要上下聯動,上面機關部門設置,動機構;下面要統一,比如子公司董事會的設置,要統一起來。
李福和老師:你覺得改革是要暴風驟雨式的還是潤物細無聲式的?董事長您覺得自己是什么樣性格的人呢?
董事長:對于我來說,暴風驟雨式的或是潤物細無聲式的都比較極端,我可能還是傾向于二者中間一點的方式吧。不過對于員工來講,肯定是暴風驟雨式的吧,這算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通病。員工從來沒經歷這些,所以對于他們來講肯定是個巨大的改革調整。但是改革肯定是要進行的,我們的改革第一要保證市場規范的行為,第二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我是個外柔內剛的人,我平時看起來和顏悅色,但是也會批評下屬。有些人跟我久了,知道我的脾性,如果我不批評他們,他們反而怕了。
李福和老師:責權利的部分,你們能給到多少?你要說上面有明確的上限,干得好的也只能拿那么多,員工肯定不愿意拼命干了。你這邊有沒有相應的權限?
董事長:我們說責權利,我們可以給責給權,利益尺度能給多大,集團層面并沒有明確的說法。現在上面的要求:只考核我們董事長的績效,總經理和經理層都不考的。由我來考核,看我怎么運用了。以前都是大鍋飯,大家都是0.8,現在我覺得不行。我的想法:70%跟我掛鉤,30%由總經理年初的目標而定。如果只完成了60%,那對不起,你就要扣0.12。
李福和老師:你們現在干活的人能拿多少?拿項目經理來說,一年能拿多少錢?
董事長:拿得出手的項目經理也就40-50萬,普遍的是10-20萬,當然這是桌面上的,非法所得不知道。
李福和老師:現在外部環境非常復雜,如果您是民營企業是改不過來的,還好是國企能打得開。
董事長:集團以下的三級子公司我們要求設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總之是先定機構。我們的戰略規劃要修改,戰略和組織要同時做。組織要和長遠戰略要結合,組織體系定了之后要從流程開始。我感覺我們的流程有些問題,我說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們的很多部門就是個統計員,就只會匯總信息不處理問題。我們的財務部、工程部幾個口徑拿出來的數據完全不一樣,各個口徑剝離出來的數據隨意性很大。
李福和老師:聽完你的敘述,我給你四點建議:
1、我非常贊同你的資產梳理清楚的觀點,把要收的債梳理清楚,三年之內該執行的執行,三年后要恢復元氣,走上升通道。這個是對集團最大的貢獻。我覺得您把這些問題都能夠扭轉過來的話,集團員工一定很感謝您。
2、截止日期:18年1月1號之前的事情,能捂住就捂住,捂不住就捂不住。嚴格紀律,啟用朝氣蓬勃的年輕人,28-35歲的項目經理,35歲左右的子公司副總,40歲的集團副總都是年輕人,不啟用年輕人的話,45歲的固有觀念就太重了。很多慣性往前沖的企業,7個董事4個60歲,老氣橫秋。年輕人的力量是不能想象的。啟用年輕人可能是比調整組織結構更加重要的事情。如果整個集團全是35歲左右的年輕人,整個企業一定朝氣蓬勃。
3、責權利清晰,以奮斗者為本,責任給你,權利給你,利益給你,沒擔當的人靠邊站。變革要拿刀子上,沒什么好說的,但是我不能讓雷鋒吃虧,做貢獻的人一定要給好處,最底層的是錢,中間的是榮譽,更高的是職業發展。您現在所面臨的情況跟十五年前的中建五局一樣。30-40歲的年輕人要梳理一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3000人中挑出來30個真才實干血氣方剛有使命感的年輕人,他們每個人再去發現五個幫手,這個戰斗力就很強了。
4、2018年加大培訓力度,做思想改造運動。當地大學、攀成德、我本人都可以來做。你天天去解釋不如我們來集中轟炸,所以拿出點錢進行思想改造,讓大家看看、體驗外面世界,不斷做思想和技能的提升。
這四點總結起來就是:梳理資產、止血;嚴格紀律啟用年輕人,穩住老人;責權利清晰,以奮斗者為本;解放思想,強化培訓。
文/李福和(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建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