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建筑設計行業發展形勢分析
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 郭剛
歲末年初,又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時間。2018年,作為勘察設計行業中最大的細分行業——建筑設計行業,會有怎樣的表現,又會帶來哪些期待呢?作為服務于勘察設計行業的咨詢業者,筆者根據近年來和行業內眾多建筑設計院的交流,試對未來一年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脈絡進行分析探討。
2017年建筑設計行業發展回顧
市場回暖明顯,但行業中不同企業發展日益分化
2017年,建筑設計行業市場表現和2016年相比繼續好轉,這一點可以從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數據中得到驗證。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約7%。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近2.6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約16%。一些建筑設計院重現了久違的連軸加班現象。然而,市場的好轉并沒有給所有的建筑設計院帶來同樣的增長機遇,行業中不同企業的發展日益分化,市場在向優勢企業集中,行業中一些大型國有、民營設計院的發展“強者恒強”。在筆者服務過的設計單位中,一些大型建筑設計院2017年度的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而一些中小型設計院卻徘徊不前。從行業內已經上市的設計院業績預報公告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華建集團作為行業龍頭企業,2017年度營業收入預計增長17%,利潤增長14%;而同樣是上市公司的四川山鼎設計業績預報公告卻是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人才流動加劇,人力資源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2017年,建筑設計行業的人才流動明顯加劇。在2017年年中,很多建筑設計院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導,一方面在為人員的流動加劇憂心忡忡,另一方面又在為招聘人才焦慮不安。根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二線城市建筑設計院的人才流動比率約為10%,一線城市建筑設計院的人才流動比率甚至達到20%及以上,這些數據都創了歷史新高。2017年建筑設計行業的人才流動除了同行之間的流動外,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產行業。另外出現的新現象是一部分人才流向了施工行業,大型施工企業為了往產業鏈上游延伸、發展PPP和EPC等業務,也頻頻使用高薪手段從設計院挖人組建自身的設計團隊。預計未來幾年,建筑設計行業的人才流動仍舊會在高位運行,這給建筑設計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工程總承包成為行業關注熱點,需要正視風險、強化管理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再次強調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筑業深化改革主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的改革在加速進行,工程總承包成為了很多建筑設計院新業務拓展的突破口。2017年,很多建筑設計院都承接了工程總承包項目,也有很多設計院應政府或者上級主管單位要求實施工程總承包,工程總承包成為行業關注熱點。不過,從筆者與相關單位的接觸來看,很多設計院并沒有真正做好拓展新業務的準備,盲目上馬往往會馬失前蹄,這需要引起設計院高度重視,從理念、組織、人才、制度和流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造,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增加收益。
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但是亮點不多、步伐緩慢
作為深化改革的配套措施,體制改革也在同步推進。對于建筑設計行業而言,存在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兩個方面的需要。就省級設計院而言,事業單位體制的設計院已經為數不多,但是在地市一級還有較多的事業單位體制設計院。這一輪的體制改革不同于上一輪,國家層面并沒有出臺操作性政策,更多的是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就依賴于當地政府出臺具體的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目前看來,雖然體制改革在持續推進,但無論是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還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亮點都不多。不過,可喜的是,2017年7月山東省建筑設計院獲批改制為職工持股的民營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筑設計行業未來發展環境分析
行業還有發展空間,但是投資方向已經變化,區域差異明顯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發展中期。根據“十三五”規劃,到 2020 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城鎮化率的持續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建筑領域的發展。從投資主體來看,建筑設計行業的上游主要是房地產行業以及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房地產行業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未來快速增長局面不可能出現,投資增長率會保持個位數。分析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向可知,教育、衛生、文化、交通等領域近年來投資增長率都保持在兩位數。因此,就未來投資方向來看,民生類相關投資(如教育建筑、醫療建筑、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等)和特定功能類投資(如與產業發展相關的園區建設、養老地產、文化旅游類建筑等)增長速度較快。此外,房地產投資的區域差異性也非常明顯。通過對各省近年房地產投資額和投資增速的分析,可以看到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區屬于明星市場,投資額較大,并且增速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設計行業上游的房地產業已經進入快速整合階段,2017年房地產行業前50名企業銷售額已經占到了全國的46%,相對于2016年的35%有顯著提升,房地產行業的整合在加速進行,一大批中小房地產企業已經退出市場。上游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勢必對下游行業造成擠壓,也將促進下游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新時代改革政策層出不窮,需要抓住歷史機遇
伴隨著深化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臺,建筑市場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規范。身處改革的新時代,設計院應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抓住歷史機遇。就業務發展而言,2017年底,住建部發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是一項重要的部門級規章,有助于解決各地在推進工程總承包過程中的一些矛盾,預示著工程總承包在建筑領域將加速推進。除了工程總承包以外,作為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改革的支撐措施,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也正在各地積極試點。因此,未來建筑設計院的業務組合中,除了傳統設計業務以外,根據不同項目需求,還會有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3種業務模式選擇,這給優秀設計院提供了擺脫同質化競爭、拓展新業務的機會。
2018年建筑設計行業發展展望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8年建筑設計行業市場的“冷”與“熱”仍將延續:一方面表現在市場投資方面,熱點與冷門區域并存,中西部部分區域新增投資潛力巨大,但同時一些地方仍在去庫存;另一方面是優勢企業的持續增長與中小型設計院的茍延殘喘的兩極分化趨勢會日益加劇,優勢企業憑借著品牌、資源等各類優勢在區域擴張和新業務發展方面都會加速前行,而中小型設計院很多還在紅海里激烈競爭。面對已經迫在眉睫的行業整合重組的形勢,建筑設計院需要及早明確自身的發展路徑,從機會型發展轉為能力型增長,對外加強市場經營能力建設,對內通過各種方式穩定人才隊伍、加強技術資源準備,塑造特色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獲得發展的機會。
結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2018年建筑設計行業有以下5個方面值得期待。
工程總承包
截止到2017年底,已經有包括四川、浙江、上海、廣東、廣西、福建等在內的10多個省份發布了工程總承包管理實施意見,預計在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發布之后,會有更多地方加大工程總承包的推進力度。
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
2017年5月,住建部選擇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8省份以及40家企業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建筑師負責制方面,上海自貿區、廣西、福建廈門自貿區等先后推進試點。2017年12月,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征求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進建筑師負責制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預計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試點范圍在2018年會繼續擴大。
體制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事業單位體制改革進入倒計時。而建筑設計院作為高度市場化的經營類單位,理應進入第一批轉企改制名單。在2017年改制推進緩慢的背景下,預計2018年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會加速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按照《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的要求,首批試點應在2018年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屆時可能會進一步修訂現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值得期待。
資質管理改革
目前,勘察設計行業采用的工程設計資質標準還是2007年發布的,雖然2014年和2016年相繼出臺了標準修訂的征求意見稿,但新的標準并未推出,2018年新標準有可能出臺。預計新的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對建筑設計行業本身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勘察設計行業資質管理改革的方向應是減少專業資質數量、降低資質門檻,這為建筑設計院申請綜合甲級資質和其他行業資質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建筑設計院的跨界發展。
資本運作
在建筑設計院業務一體化、多元化、全國化、國際化發展的趨勢下,資本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也有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院希望通過上市來增加企業未來發展的選擇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以及新三板掛牌的建筑設計企業已達百余家,成為勘察設計行業中上市欲望最強烈的一支隊伍,預計2018年會有更多的建筑設計院加入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