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2017年發生了較多的變化,部分行業內人士表示,早期出臺的政策文件多以鼓勵性和指引性為主,隨著2017年下半年中央各部門“規范”性政策頻出,包括《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政部92號文)和[國資委]《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一行三會”的“資管新規”等的出臺,有相關人士解讀為這是PPP模式叫停的信號。筆者認為,其實這是過度解讀與過度理解,監管的目的正是規范和引導PPP項目回歸本質。
PPP模式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造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出現累積,或因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實行限額管理,PPP模式易出現泛化、異化進而成為融資工具等,都會帶來債務風險。
清庫后,PPP何去何從?
3月底清庫大限已過,目前多地陸續完成PPP項目清庫和整改。據相關統計,自財辦金[2017]92號文發布之日至2018年04月18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退庫項目共計2329項,其中,管理庫退至項目庫之外項目共計632項,儲備清單退至項目庫之外項目共計1697項;入庫項目共計2015項,其中,項目庫外進入管理庫項目共計1120項,項目庫外進入儲備清單項目共計895項。全部退庫項目中,采用使用者付費項目共1196項,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588項,政府付費項目545項。
據相關統計結果來看,絕大部分的出庫項目集中在交通運輸、市政工程、旅游等領域,但這并不意味著以上行業的PPP模式降溫,在第四批PPP示范項目中,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等仍占據較大比例。
隨著庫里PPP項目的清理完成,今年將是PPP規范發展年,將結束前期運動式的發展,由量變轉向質變深度耕耘PPP,下半年PPP市場有望回暖,并在未來進入良性發展的循環。目前,多地也相繼出臺了相關規范政策。
山東
山東省印發《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 “規范管理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其中,對優化項目儲備篩選、規范項目策劃實施、強化項目庫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
內蒙古
內蒙古包頭市財政局組織對全市已入庫PPP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從四個方面從嚴規范PPP項目管理,對PPP項目實行滾動申報、定期審核、能進能出;進一步完善在庫項目資料,對本次評審過程中退庫的項目,可根據項目實施機構意愿暫列入項目儲備清單,并強調了嚴格依法依規操作與加強項目實施監管的重要性。
浙江
浙江杭州市余杭區切實加強PPP投資項目規范管理工作,明確:(1)選取適宜采用PPP模式建設的項目;(2)按規定程序開展“兩評”工作;(3)重點加強PPP項目合同的合規性和合法性審查,并進行了詳細規定。
根據各地清庫的情況,其他地區相關規范管理要求或也將于近期出臺,對下半年及以后的PPP項目建設起到有益作用。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的示范項目公示,第四批PPP示范項目有396個,涉及投資額7588億元,項目數量下降、投資額下降,同時,民營資本參與數量顯著提升,達到143個。
前兩年對PPP模式的發展重在鼓勵和推廣,從去年開始,更加強調對PPP模式的規范,對示范項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是PPP模式發展的必經階段,也將促進PPP模式真正發揮效力。PPP入庫項目也隨著相關審核的進行,質量越來越高。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民企參與PPP有望迎來政策鼓勵。在繼續規范引導的同時,政策層面將推動PPP條例盡快出臺。此外,將在項目推介、示范評選、資金安排、融資支持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進一步支持,進一步優化中國PPP基金投資方式,加大對民營企業及重點領域的投資傾斜力度,以提高民營企業的參與度。
就實際情況而言,PPP項目受地方財力的影響,當地財力越薄弱,PPP項目退庫率就越高,隨著第四批示范項目的公布可知,民企參與程度逐漸提高,真正讓民營資本能夠廣泛參與是保持PPP市場長久發展的重要條件。
央企和地方國企參與PPP項目是有助于業務快速增長的,但同時也應注意對投資金額、回報周期的綜合考量,注意高杠桿、高負債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
國資委192號文明確指出, “納入中央企業債務風險管控范圍的企業集團,累計對PPP項目的凈投資不得超過上一年度集團合并凈資產的50%,不得因開展PPP業務推高資產負債率”和“資產負債率高于85%或近2年連續虧損的子企業不得單獨投資PPP項目”。
工程建設參與方在PPP項目建設時應注重哪些方面的考量
2016年~2017年,PPP市場曾出現“超低回報”中標項目,收益率不高,難以很好地保證項目質量。總的來說,前期嚴格審核調研是必須的,要注重效益,更要防控風險,同時,也不能忽視對項目的運營,要更好地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
了解財政支付能力
參與時需要關注了解地方財政的支付能力及PPP項目的優先程度,這直接關系到PPP項目被審批通過的概率,否則融資后無法實質落地,則無法進行后續的建設。
分析實際需求
參與PPP項目建設前,須了解當地的需求程度,結合社會意義更加重大的項目,以此為著眼點進行申報,以增加通過的概率,同時需要對投資規模、經濟效益、實際風險等進行綜合考量。
分析項目合理性
分析該項目在當地市場的接受度,考慮項目實施年限、預期收益、回報機制等,不能忽視對PPP項目運營的規劃設計,同時評估考慮所申報項目中是否給政府帶來較大的風險,并衡量PPP項目的合理性。
提升運營水準
社會資本方通過PPP模式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和運營時,需要在社會資本收益和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除了融資、策劃、風險管控等,還需要具備較強的運營能力,部分項目在政府招標時就要求投標方有相關方面的后期運營能力,這也是對于參與方的運營水準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PPP項目管理的愈加規范,庫中項目的愈發優質,未來PPP項目還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文根據新華社、經濟日報、財政部PPP中心等網站消息綜合報道整理;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