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
瘋狂的拿地,瘋狂的擴張,中國房地產行業開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大躍進”,而這場大躍進快速席卷了設計行業,揚起一片浮塵。
在建筑設計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見識到有史以來,行業最大的“用工荒”。
從民企到國企到外企,從大型設計集團到小型事務所,沒有不缺人的。這次的用工荒來得如此突然,讓那些去年剛剛裁員的公司始料不及。
在房地產帶動建筑設計行業發展這短短的二十來年,缺人的場景并不少見。但是今年的用工荒確有不同之處。
幾個行業獵頭的交流了解到,今年招聘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匹配度低”。 招不到想要的,聘不到想去的。
從騎驢找馬到騎驢找驢
行業人才流動速度明顯增大,企業如果不提供更高的職位和更好的待遇,很難挖到人才,個人如果不通過跳槽更難實現公司平臺內的上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從躺著賺錢到躺醫院賺錢
在房地產利益最大化主導的建筑設計行業里,設計周期趨緊,工作強度增大,設計費用不升反降。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尋找一個健康,平衡的工作職位已經越來越難。今年上半年發生在大型設計院的三例年輕設計師死亡事件更是為建筑師敲響了警鐘!(敬請關注80建筑年度建筑師非正常死亡案例研究)
從乙方求著甲方到乙方玩轉甲方
過去乙方配合甲方免費設計的情況也越來越少,甲方逼不得已一再提升標底費用。即便如此,很多公司也明確拒絕參與投標項目及拿地配合。乙方似乎又一次站到了話語權的一方。
從謹慎招人到瘋狂搶人
建筑設計職業門檻很高,不僅是學歷那么簡單。首先要有技術能力,還需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最不濟要是個聽話肯吃苦愛學習的畢業生。一名設計師有沒有能力勝任工作,很難通過簡單的面試來判斷。簡歷一大堆,滿意的很少,更怕招錯了人。而在用工荒的行情下,HR,獵頭開啟了搶人模式。
“內部推薦”,“老員工回歸”企業花樣百出
“人拉人”的方式雖然原始,對于建筑設計這個小圈子來說卻非常有效。員工對公司比較了解,可以給同學朋友事先做好介紹,避免新員工短期因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而離職。當朋友介紹被當做一種優先方式的時候,應聘者也能感受到一定的照顧。各家公司都提出了推薦獎勵的計劃,比如某家大型民企,推薦一位入職獎勵500,入職滿三月獎勵3000元,有設計師一月介紹幾十人,賺得盆滿缽滿,最后干脆不畫圖,張羅各家建筑設計單位人事建招聘群,專門干起了拉皮條的生意,給候選人劃黑名單。除了內部推薦,幾家大型公司還創造性地提出了“老員工回歸計劃”,提高待遇爭取離職員工回歸公司。常規的校招也是困難重重,高校本碩畢業生選擇其他行業就業的意愿明顯提高,部分學校甚至達到50%以上,本行業就業也會優先考慮房地產公司。看來高強度的加班把校園里的娃娃都嚇怕了。
“職級細分”,“中間大,兩頭小”的紡錘型結構初步形成
除了傳統招聘手法,為了吸引設計師,企業高層不斷畫大餅。細分職位,增加職級成為必要手段,設計師分三級繪圖員,三級設計師,其上還有助理主創,主創,資深主創,原本一級的升遷變為三級四級,建筑師升職道路上有爬不完的格子。年輕的建筑師在低收入、高強度、高支出的現實情況打擊下,紛紛轉行;高層領導穩居頂層管理崗位;大部分建筑師難以上升,被擠壓在中間平臺位置,人力資源“中間大,兩頭小”的紡錘型結構初步形成。
你越忙的時候,可能就是危機到來的時候!
一切都在表明,行業在缺人。建筑設計貌似在房地產的帶動下火了起來。可是,設計師越來越忙,你們的收入真正得到增長了嗎?房地產通過規模化發展的方式保證利潤率,建筑設計公司如今也在步入這個發展階段。當一個行業需要通過擴大生產來盈利的時候,就意味著開始走下坡路了。生產規模的擴大最終會導致行業的過剩,公司的兼并。蛋糕切完了,大家只能少吃些了。萬達去年凈利潤率只有0.3%。如今能保證凈利潤率上10%的地產商還有幾家?裁員減薪潮可能即將上演,兄弟們請看準了再跳!現在招聘HR折騰夠嗆,回頭又沒活兒了裁人的時候HR又得折騰夠嗆。
本文來源于青年建筑,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