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開啟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航程。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緊跟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步伐,深化我國工程建設總承包體制改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歷史,總結經驗,開創未來,高質量建設一批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工程公司,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1
回顧歷史,開啟行業改革新征程
為了提高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探索符合我國基本建設客觀規律的管理體制,1979 年以來,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實行工程總承包和創建國際工程公司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40 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有關全面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創建國際工程公司的政策指導文件,引導這一改革向縱深發展。
我國自推行工程總承包制度以來,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嘗試和探索,主要有:聯合型經濟實體進行總承包、城市綜合開發公司進行總承包、施工企業進行工程總承包等,但都不具備國際工程公司總承包的功能。我國的勘察設計企業絕大多數由于只具備單一的功能,也無法實行工程總承包,但經過多年的勘察設計體制改革,一批大型工程設計企業已經具備了工程總承包的條件,在國內外承建了許多工程建設項目;一批工程勘察企業也已向巖土工程體制轉變并總承包了部分巖土工程項目;一批建筑設計企業實行了建筑師負責制并進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試點,他們都結合自身條件不斷探索、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目前,工程總承包在全國 21 個行業已全面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7 年,勘察設計行業總承包營業額 20807 億元,占總營業額的 47.7%。石化行業和原機械部勘察院、上海勘察院更是走在前面,具有引領作用。
大量實踐證明,將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改造、培育成為工程公司,是完全可行的、成功的。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體制不完善;重規模輕質量;職業人才缺乏;市場不發育不規范;法規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和風險保障體制不完善;企業融資能力差;缺乏國際競爭實力;對業主只提供技術管理服務,不提供項目價值服務......致使工程總承包發展緩慢,落后于新時代的要求,與國際同行差距較大,有待再定位、再啟航,有待高標準、高質量發展。
2
總結經驗,高質量發展工程總承包
我國勘察設計行業開展工程總承包已 30 多年了,與國際上發達國家 100 多年的歷史相比,雖然有較大的差距,但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總結其經驗,要高質量發展工程總承包就必須做到:堅持全過程、設計主導的理念;堅持設計、采購、施工深度融合的理念;堅持單一責任主體、提供項目價值服務的理念;堅持開放市場和法治的理念。樹立和堅持上述本質理念,也正是國際工程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
一是堅持工程全過程總承包的理念
工程全過程總承包,是指工程公司對設計、采購、施工安裝、試運行進行全面負責的總承包,即國際上通稱的(EPC)工程總承包或(LSTK)交鑰匙總承包,也可以按照業主的不同需要,承擔和簽訂各種不同形式,如項目管理承包(PMC),設計、施工承包(CB),設計、采購承包(EP),設計、采購、施工管理承包(EPCM)、建設—經營—轉讓(BOT),建設—擁有—經營(BOO),建設—擁有—經營—轉讓(BOOT)等承包合同,只有具備了全過程工程總承包功能的工程公司,才能進行上述承包任務,這是國際上 100 多年來早已公認的不爭的事實。
二是堅持設計主導全過程的理念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靈魂,“先進合理的設計,對于改建、擴建和新建項目縮短工期、節約投資、提高經濟效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無論是在投資決策前的規劃,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評估,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結構的采用,工程投資,工程的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材料控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直至試生產、考核驗收與交付使用和使用后的評價,工程設計都起著主導的作用。沒有設計主導的工程總承包,將缺少競標的基礎,很有可能因無法完全理解和實現業主和設計的意圖,導致項目難以達到業主和設計要求,或者因費用不足導致質量下降。
堅持設計主導的理念,是工程項目建設內在客觀規律和設計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作用決定的,它不僅能充分發揮設計在工程建設中不斷優化建設方案,達到最佳效益的作用,還能通過科研成果轉化為工程技術,發揮紐帶作用。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變革為技術密集型的工程公司,是堅持設計為主的最佳選擇。
三是堅持設計、采購、施工深度融合的理念
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變革為工程公司,必須下決心建立設計、采購、施工深度融合的新體制,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建設國際工程公司必須下決心進行整體改制,要想實現設計、采購、施工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在機制、管理、信息、組織結構、人才開發、技術創新、市場開發、誠信建設、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綜合性改革,絕對不能在企業內另成立一個承包公司或承包部,這種改革不可能做到設計、采購、施工的深度融合,也不可能進入國際承包市場,這是創建中的一個誤區。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維定式,敢于向舊體制、舊制度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國際工程公司體制改革才會取得成功。
四是堅持單一主體責任的理念
堅持主體責任,就是由工程公司作為第一責任人對合同范圍內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技術水平,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全面負責,從而避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利益沖突或其他原因導致推諉扯皮,嚴重阻礙工程總承包合同的有效實施。工程公司作為第一責任人,既是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承包,又是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最佳實施者和單一主體責任的最佳擔當者。
高質量的建設是工程公司主體責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工程服務高質量、管理運營高質量、經濟效益高質量為主要目標,把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謀劃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才能更好地擔當起項目建設的主體責任。
五是堅持工程項目價值服務的理念
創建國際工程公司進行工程總承包,其目的就是對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費用和質量進行有效控制,獲得最佳投資效益。工程公司,不僅要提供技術管理服務,還要提供項目價值服務,達到工期短、質量優、效益好的目的,使工程項目投產使用后達到設計標準。在實施過程中超過固定總價或投產使用后達不到設計要求,就失去了總承包的意義。堅持做好項目價值服務是工程公司發展的生命線,是工程公司總承包能力的體現,也是提高投資效益的主要途徑。
工程公司要提高項目價值服務水平,就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成為產業鏈、工程鏈、科技創新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和科技創新主體,大力促進工程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自有專利技術,設計出技術新、低碳化、零污染,符合“適用、経濟、綠色、美觀”的精品;必須大力加強工程技術標準創新,提高標準規范的國際化水平,才能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服務。
六是堅持開放市場和法制的理念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運營的命運、生存和發展是由市場決定的。目前的工程建設市場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壟斷、封鎖、限制與歧視問題,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困難重重。市場資源是行業發展、企業生存的生命線。政府應全方位開放市場,企業應以誠信為本,行業應加強自律,凝聚政府、企業和協會三方面的合力相向而行,工程總承包才會有良好的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和法制建設相輔相成,良好的市場環境要通過法制來實現和保障。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各項活動加以規范,以法律形式確立政府與企業,投資商與承包商、咨詢商的關系,確認和維護各方市場主體和各類人員的權益,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與投資保險,提供貸款、投資擔保,提供風險保障,提供出口信貸、出口信貸擔保等各種服務,都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使工程總承包走向法治的軌道。
3
開創未來,建設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時代呼喚奮斗,奮斗開創未來。我們有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有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外交政策環境,有國家雄厚經濟實力的支持,有“一路一帶”的建設項目,有國有銀行擔保的條件,有創新發展的人力資源,有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有幾十年工程總承包的寶貴經驗,只要我們抓住時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勇于奮斗,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等建設,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公司必將會出現在世界強國之林。
一是加快體制現代化建設
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工程公司成為世界一流的決定性因素和基礎條件,是其他各項改革取得更好成果的關鍵。我國工程公司已有 23 年的發展歷史,至今還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也沒有真正達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不具備較強的資本運營和資源整合能力,還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起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步配套改革條件還很欠缺,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當前,要加速建立現代企業的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強化資本運營和資源整合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法人和市場主體。加強黨的領導,明確并嚴格執行公司董事會、總經理的職責,公司的所有者通過董事會行使權利和重大決策,董事會不應直接干預總經理負責制下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要加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以增強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要加速政企分離步伐,進一步擴大隸屬在工業和建設集團的工程公司的自主權,大力支持有條件的民營勘察設計企業向工程公司發展,加速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進程,為建設世界一流的工程公司奠定基礎。
二是加快管理科學化建設
隨著我國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變革為工程公司的“初次創業”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對于處在同一平臺的工程公司來說,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進行以管理創新為主導的“二次創業”,徹底轉變長期存在的行政型、經驗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場化、知識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管理科學化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公司的戰略管理,形成由下而上的運營層、業務層、職能層和公司層戰略,構成工程公司戰略管理金字塔,通過戰略管理充分發揮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在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必須高度重視建立和完善以項目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通過不斷改革,在組織體制、經營決策、運營控制和績效測評科學化四個方面取得重大成效,有效實現對工程建設項目從可研立項、基礎設計、詳細設計、采購制造、施工建設到開工生產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面有效的控制管理,把風險管理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必須高度重視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大力推行以工程服務高質量、經營運行高質量、經濟效益高質量為主要目標,把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質量管理的考核標準,從而提升質量管理的水平,使工程公司的管理科學化邁向新征程。
三是加快信息網絡化建設
信息網絡化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數據平臺的建設和數據的深度挖掘。工程公司的信息化與管理科學化相輔相成,信息化的建設能有效地促進公司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信息化不僅提升了工程公司各項生產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又能促進生產流程的再造,使公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系統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組合生產要素、推動公司管理變革、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進而極大地促進公司生產水平、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使得工程公司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工程公司信息化以項目管理為中心,有利于實現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運營自動化、管理網絡化、決策智能化,隨著工程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極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時管理多個位于世界各地的項目,并對各項目實時控制,極大地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同時,要重視軟件投資和信息安全問題,切切實實提高工程公司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工程公司的信息網絡化總體應用水平還比較低,關鍵是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投入太少、缺乏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機制不健全。因此,工程公司信息網絡化的建設,應堅持使用端的實用性、系統性和模塊化相結合、長期性與階段性相一致、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等原則,依據公司組織結構選擇信息化模式和進行信息化建設,重視軟件投資和信息安全問題,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提供的大好時機,加大投入,創造條件實現彎道超車,充分利用我國巨大的網絡規模優勢,通過不斷創新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四是加快人才國際化建設
回顧行業改革開放的歷程,沒有思想觀念的大解放,就沒有人才事業的大發展。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人才發展戰略;堅持以人才能力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制度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結構調整為主線,緊緊抓住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三個環節,以人才發展的新理念引領人才事業的新發展。掌握了優秀人才,就掌握了世界的未來。
創新人才開發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職業素質,是工程公司發展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當前,缺乏國際人才隊伍,人才總體素質、人才開發及管理水平不高,公司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要制定人才開發戰略規劃和實施計劃,健全人才發展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重點培育技術創新、項目經理、投融資和法律等高端人才,在用好現有人才、引進亟須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等方面狠下功夫,以適應跨國經營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需要。
五是加快市場全球化建設
市場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市場全球化的條件下,競爭是配置資源的核心機制,對于作為市場主體的工程公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為市場全球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我國工程公司要實現市場全球化,首先必須具備較強的國際工程總承包能力。但實際情況是,除一批大型勘察設計企業建立了工程公司體制,初步具備國際工程總承包條件以外,多數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尚未建立工程公司體制,基本上還處在計劃經濟時期的運營機制和經營模式,不具備國際工程總承包條件,更不可能實現市場全球化。2017 年,我國工程勘察設計全行業的總營業額為 43400 億元,其中海外營業額 1000 多億元,國際化水平(國際營業額/全球營業額)極低,僅為 2.3%,涉外業務的國家不足 100 個,還不及一家國際頂尖工程公司在國際市場同時開展經營業務的國家數量和同年海外營業額的 60%,可想市場全球化差距之巨大。
市場是工程公司發展的靈魂、核心和秘訣,有了市場就有了一切,沒有市場就喪失一切。工程公司必須在市場化改革中摒棄舊的經營體系,建立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運營體制機制,提升企業的能力、水平、信譽、品牌。對市場需求的適應度是開拓市場和占有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規律,緊緊抓住全力開拓市場這條生命線。要以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競爭活力,以轉型升級不斷增強工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工程總承包的功能,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空間,逐步向市場全球化的方向發展,把這塊短板通過市場化改革“補”起來。
六是加快經營規模化建設
經營規模化是世界一流工程公司的重要標志和必然結果。我國工程公司與國際工程公司相比,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低,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專利技術、先進標準和實現多元化發展的基礎建設,尚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融資能力、融資規模、融資方式和金融服務體系等均不適應市場的需求,只有少數工程公司在國際營業額方面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2017 年度 ENR 全球 250 強國際承包商上榜的中國內地企業為 65 家(其中大部分為本行業之外的企業),國際總營業額為 987.2 億美元,平均營業額為 15.2 億美元,低于 250 家上榜企業的平均營業額 18.7 億美元,而法國上榜企業的平均營業額為 139.1 億美元,是我國公司的 9.2 倍。中國領軍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仍與國際頂尖同行有較大差距,上榜的前10家中國企業平均國際營業額 64.7 億美元,平均國際化水平為 30.5%,而上榜的前 10 名外國承包商的平均國際營業額高達 149.4 億美元,是我國公司的 2.4 倍,平均國際化水平為 74.4%,可想而知企業經營規模化的差距之大。
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研究開發、創新發展,對已有技術優化、技術成果轉化,擁有被世界公認的自有技術專利;通過體制創新、結構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模式、信息系統和優秀人才;通過有效重組、并購、整合拓寬產業化規模,堅決糾正重規模、輕質量的傾向;通過銀企合作提升融資能力,通過與發達國家同行合作,共同聯合承包項目或成立合作機構,提升綜合功能,為實現跨行業、跨國經營的多元化擴張打下基礎,逐步實現市場經營規模化。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公司,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讓我們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旗,砥礪奮進,再經過 10 年、20 年、30 年的不斷努力,到新中國成立 100 周年時,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將攀登新的高峰、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