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鼓勵投資咨詢、勘察、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2017年5月2日建設部市場司發布了101號文件,選擇了8個省市和40家企業開展全過程咨詢的試點。要求試點地區的住建主管部門要引導政府投資工程帶頭參加全過程咨詢的試點,鼓勵非政府投資工程積極參與;6月13日發布的134號文件,明確了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牽頭;到了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第9號令明確工程咨詢資質正式取消,工程咨詢實行備案制,實行咨詢成果質量終身負責制;到了2018年的11月8日,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司、住建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省市進一步貫徹國家層面政策引導,浙江、四川、廣東、福建、江蘇、湖南、廣西都各自頒布了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方案。通過整理了40家全過程工程咨詢的試點企業的分解,我們可以看到,北京11家、上海7家、浙江4家、廣東5家是相對比較多地省市,設計院占這40家企業的有24家,監理和管理公司占16家,相比之下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企業選擇的重點發展方向。
浙江省目前全過程工程咨詢按階段及服務內容采用“1+N”模式:“1”是指主營業務,如項目管理,“N”是若干項貫穿在項目中的諸如造價咨詢、招標代理、工程監理等等,這個模式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靈活的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概念。
一、“項目管理+” 這也是現存的項目管理公司實現公司轉型升級的一劑良藥,依托項目管理主線,并通過政策支撐能整合比較多的資源,成為現階段全過程工程咨詢的主力軍; 二、“工程監理+” 以現存大型監理公司為基礎,簡單疊加項目管理、招標、造價、咨詢等服務,雖模式上缺乏一體化,但充分活躍在全過程工程咨詢市場。 三、“設計管理+” 以大中型設計院為潛在服務群體,以前期策劃和頂層設計為契機跟蹤介入,并多以多方合作形式參與全過程工程咨詢,稱之“潛在”是由于目前這類設計院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的市場份額占有度很低,但反之來看以設計院為主導的全過程咨詢模式具備較大潛力。因為我們是做設計的,任何項目從前期的策劃到自身的設計,包括對設計的組織與把控,結合“建筑師負責制”自然的貫穿至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設計為龍頭的技術優勢。 四、“運營策劃+” 此類群體在浙江省內尚處于目標培育階段,是眾多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避開紅海競爭的轉型的手段,延伸的模式還包括投資+、BIM運維+等。 上述四股力量共同參與到這個市場,導致當前“準全過程工程咨詢”、“偽全過程工程咨詢”屢見不鮮。 浙江省目前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招投標發包模式,以項目管理、招標代理、工程監理、造價咨詢四個專項為主,參與和執行的群體以現存工程管理公司、工程監理公司為主,尚未出現包含需要設計資質的設計工作內容在內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這個空白也將是后續全過程工程咨詢發展的一個討論重點和工作重點。 浙江省目前全過程工程咨詢普遍的取費模式:按各單項服務內容及階段的市場取費標準(包含優惠折扣系數)為基礎,累加組合后再優惠下浮一定比例為最終報價。單項費用主要為四部分:項目管理費(根據財建(2002)394號《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造價咨詢費(根據《浙價服(2009)84號文件》)、招標代理費(根據《招標代理取費標準》發改價格(2011)534號文件)、工程監理費(根據《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發改價格(2007)670號文件)。
以浙江省某一個項目為例,項目建安費約18億元,將工程監理、跟蹤審計兩個服務專項捆綁發包,以全過程工程咨詢的名義進行招投標流程,投標報價上限為2800萬元。我們可以從中分析討論兩點:一是取費,若模擬中標費用為報價上限值的70%,則此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的取費為項目工程費的百分一個點左右;二是模式,目前全過程工程咨詢實際操作模式眾說紛紜,按“1+N”模式來講應是“項目管理+N”,但當前市場上還有很多諸如上述案例為代表的“≥2”模式,這種自由搭配、盲目取費的現狀模式導致大家對一個問題又回到了起點:全過程工程咨詢到底是什么?
再以外省雄安新區某項目為例,項目招標范圍明確了包括可行性研究、設計、監理服務在內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限定了參與單位的設計資質、監理資質、工程咨詢資信評價等級等要求,同時要求項目總負責人必須同時具備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及以上、年齡35~55周歲之間等要求。這個項目充分體現了全過程工程咨詢中設計為龍頭、設計中建筑專業為龍頭的技術優勢和指導意義。
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近年來在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進行了一些服務和實踐,全詢工作目前主要由公司工程板塊為先導,設計板塊和監理板塊配合進行。
2017年5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很榮幸成為全國四十家試點企業之一;2018年3月中國聯合中標了杭州第一個全過程咨詢項目——杭州市城市檔案中心;2018年3月浙江省咨詢、勘察、監理、造價、招標投標五家協會組織,由中國聯合作為承辦方之一,開展“2018浙江全過程工程咨詢發展論壇”,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2018年8月中國聯合中標浙江省建設廳關于《浙江省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標準》編制工作,此標準由浙江省住建廳負責管理,由中國聯合負責技術內容的解釋;2018年12月至今,公司一直服務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工程咨詢協會,編寫《打造我省高質量工程咨詢服務體系的思考和建議》、《高質量建設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體系工作方案》等。
浙江美術館是浙江省政府第一個實行代建制的項目,總建筑面積3.32萬平米、總投資3億元。項目方案由原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總建筑師程泰寧院士設計,同時由中國聯合承擔項目管理總承包,這個項目是公司十幾年前項目管理總承包的主要案例,時至今日,也可以說是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案例。
杭州市城市檔案中心作為杭州市第一個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總建筑面積6.34萬平米、概算投資4億元。項目由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承擔設計管理、項目管理、采購管理、造價管理、工程監理等咨詢服務,這是公司談得上真正意義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案例。
鎮海中學臺州分校項目,總建筑面積10.7萬平米、投資估算8.5億元。項目由中國聯合承擔項目管理、設計管理、設計咨詢,每月編制《月度簡報》,內容包括項目概況、當期項目大記事、項目管理(報批報建、設計管理、采購管理、協調管理、信息管理)、造價控制(造價管理、資金使用情況)、施工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總結等情況,另一家項目管理公司承擔項目監理、造價咨詢等服務,雙方共同作為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參與項目執行。
衢州市文化藝術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25.7萬平米、總投資22億元。項目由中國聯合中標方案和初步設計后,業主通過招標確定了浙江某項目管理公司作為本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承擔項目管理、招標代理、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此全資單位作為招標代理進行了EPC工程總承包單位的招標,中國聯合有幸中標EPC工程總承包(承擔所有設計、采購、施工)。至此,本項目各服務方歸口清晰、簡單,業主僅需對接兩家單位,實現“全過程工程咨詢”和“EPC工程總承包”兩條技術服務路徑同步進行。
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EPC工程總承包”的模式是較直觀能被理解和可視化的,這兩部分中,一個相當于政府購買服務,所謂的服務就是全過程工程咨詢,不論是“1+幾”,它是一個看不見或是摸不著的東西,是被政府購買的一項專業化咨詢服務;而EPC工程總承包相當于政府購買實物,設計是看得見的,諸如混凝土、鋼材、運行設備之類是摸得著的。這兩部分工作猶如兩條非平行線,既相互依托,又相互獨立,最終以項目的交付或運營為終點,兩者工作界面能被可視化,而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誰”能更好的勝任這兩部分工作?
以衢州市文化藝術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項目為例,在“全資+EPC”兩條技術服務路徑同步進行過程中,中國聯合身份從全過程工程咨詢轉變成了設計和實施,跳出全資來看全資。我們用了“能夠勝任”、“起一定作用”、“基本不起作用”三個等級來客觀的評價本項目全資單位的工作勝任能力,不難發現,評價為“基本不起作用”都和設計、組織、控制能力相關,主要體現在對設計和概算不專業、對工程施工和技術缺經驗、對造價控制缺方法,中國聯合在本項目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兵強將,工程實施上也派駐了多個技術派項目經理和管理骨干,這種情況下全資單位在技術咨詢、造價控制、施工完成度等方面和設計院在同一個平臺對話,顯然非常被動并起不到作用,這并不是本項目全資單位的問題,而是目前以項目管理和工程監理為主導業務的全資單位的普遍現狀。
以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設計院,規模大、人才多、資質全、技術強、業務廣,是成為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主力軍的潛在群體,同時作為國企,參與項目的社會效益肯定放在經濟利益之前,更具備了發展優勢。
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未來的探索和提升路上,擺正位置、努力擔當。在民用建筑及相關市場,有三家國際型公司值得目前國內大型設計院參作標桿:
一、美國AECOM(艾奕康)設計集團。定位于全球頂尖的系統性問題一站式綜合服務企業,為全球150多個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機構提供基礎設施設計、建造、投資和運營管理等服務。
二、荷蘭ARCADIS(凱迪思)工程顧問。定位于全球化知識驅動型服務提供商,提供以設計為主體的工程顧問服務,活躍于基礎設施、建筑、環境、水務等領域,著名的RTKL設計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
三、瑞典SWECO(斯維科)工程公司。定位于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為重點,在房建、能源、環境、交通等多領域開展咨詢,并在房地產領域提供運營開發方面的服務。
以上述三家為代表的全過程咨詢公司,不同于國內咨詢企業多以專業咨詢模塊進行業務區分,國外并沒有把咨詢業務進行人為分割,而是業主根據項目特點選擇合適的咨詢公司參與階段性或全過程的工程咨詢。我們的發展方向將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拓展業務范圍,延長產業鏈,逐漸轉型為國際工程公司,既可為客戶提供工程咨詢、工程項目管理、也可以做設計、采購、施工等項目管理承包。
第一、管理問題 當前勘察、設計、咨詢、監理、造價、招標代理等專項的主管部門分散,組織管理碎片化,一個行業多頭主管,管理內容重復、交叉,難免矛盾沖撞,其結果將導致全過程咨詢服務產業鏈松散狀、碎片化; 第二、人才問題 企業只是一個平臺,但在平臺上運動的人更重要,政策目標明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但對咨詢行業人員的培養、職業、資格制度尚沒有形成良性的整合機制,加之專項內容多,其結果將導致人員職業規劃盲目、行業專家培育困難。
一、設計院的轉型 設計院有很大部分設計真正做的很優秀的設計師本不希望和EPC、全過程咨詢模式發生太大的關聯,不論EPC還是帶設計的全過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帶來的壓力,要求設計師不僅執行設計權力、施工或咨詢過程中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權利,和設計效果、完成度有關聯的界面需要介入和控制,這既是團隊培養的過程,也是設計院發展策略的過程。
二、界面的劃分 設計界面在EPC工程總承包或全過程工程咨詢兩者模式上的取舍和歸屬,是需要服務機構、業主、政府、行業多方同步學習和實踐的,在一定的時期里也許會出現一些盲目捆綁、無序競爭的現在,但“百花齊放”應是咨詢行業發展的目標;
三、施工單位的轉型 在EPC工程總承包的背景下,現有存在很多施工單位收購設計資質或加大對自營設計院的投入,在擴大產業鏈的同時,如何做大做精做專,如何更健康的和設計、咨詢貫穿項目全過程是眾多施工單位需要關注和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