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建筑市場的低迷表現,越來越多的在校學生和已經在工作的建筑師們都選擇出國深造,希望在專業上能有所提升,也給自己一個能在國外工作的機會。
國外的教育資源的確比國內豐富很多,建筑市場也更加成熟和系統。那么到底目前這些漂泊海外的建筑師們的生存狀態怎么養呢?這一期,我們走訪了一些出國讀書后留在國外工作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外國的月亮是不是更圓?!
溫飽線名媛
坐標:華盛頓
Q1:朋友,介紹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美國某大學建筑研究生,應屆畢業海投,順利進入華盛頓特區某建筑公司工作,迄今2年。公司主要以華盛頓、弗吉尼亞、馬里蘭地區的住宅、辦公樓和商業設計為主,200人規模。出國之前在上海實習過3個月。
Q2:所以建筑實踐算是直接在海外開始啦?工作以來主要做什么類型項目?其中擔任什么工作任務?
對的!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建筑工作就在美國開始了!
工作以來主要做了3個項目,分別是,住宅樓,辦公樓和Mix-use。基本應用到的技能是推敲一下外墻立面,室內建模渲染,前期聯系一些材料廠商,其他時候也就充當救火隊員,在各個項目需要的時候頂一頂。
Q3:工作時間是個啥情況?工作效率怎么樣?
朝九晚五往后平移一小時——朝十晚六!幾乎不加班,不過這也是我們公司的特殊文化。其他華盛頓的建筑公司或多或少要加加班的。
工作效率就是頤養天年的節奏。我們HR的名言:“華盛頓的一刻鐘=紐約的一分鐘”
。
Q4:建筑公司能有這種自律真是良心企業。那么,問題來了,不加班,待遇怎么樣?
我現在是年薪52k(美元),好像和我在東岸同期入行的朋友們差別不太大,西岸的同學有拿到60k的。但是今年貌似有回暖,我得知一些學弟學妹今年的入行工資都有58k。
Q5:那真是沒趕上好時候,不過坊間傳言大蕭條又要開始了。Anyway,在美國工作,你在專業方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專業方面的收獲有兩點:第一是專業英語詞匯,考慮到之后跳槽或者回國進入外企,有過美國建筑工作經驗還是會流暢一些;第二就是從他人身上學到的不同的管理特質,大老板套路老練,思路敏捷,用人格魅力忽悠客戶,小老板遇事沉著,張弛有度,路線穩妥禮貌待人。
Q6:說到英語,語言有成為你的上升障礙嗎?
有?。?!我沒有辦法體會到老板為了與客戶套近乎而開的各種文化色彩的玩笑。真是可惜。語言里的奧秘是很微妙的,找不到笑點就拉遠了距離。雖然我們公司60%都不是美國人,但是有一般是說西語的,英語也很溜,他們多數在管理層,協調方面會有很大優勢。不過,我也還是在每天都進步一些,多去試圖理解他們的inside jokes.
Q7:建筑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對空間的感受變得細膩,自己的房子擺設一定要反復考慮,有點職業病。和朋友出門旅游拍照,大家都覺得我拍的照片角度特別好。
Q8:未來打算回國嗎?
應該干滿3-5年工作經驗,看好時機再回國吧。
Q9: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
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滿意。我對現在的職業狀態:不滿意。
Q10:那是否考慮過轉業?
有想過2條和我的個人形態有關的轉專業之路。一,留美的話,拿到綠卡后考證,轉房地產經紀人。二,回國的話,做文化建筑,或者餐飲建筑的創業或者合伙人。
不過我不是career oriented的人,意向大概是這樣的,如果有這方面的機遇我應該會抓住,但是未來什么都有可能,我也是非常樂于改變,對自己幾乎不設限。
Q11:最后一個問題,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我覺得美國的教育質量還是非常了得的,管理到位,師德感人,同學也不乏牛人。利用好學校的學歷和校友的關系網內推在美國謀份工作是非??尚械?,至少當年我同屆畢業的朋友,想留在美國的,都順利找到了工作。耳濡目染一下美國,師夷長技后再做決定也不遲。
苦逼畫圖狗
坐標:日本
Q1:朋友,介紹下你自己及所在公司?
建筑女,奔三路途上,國內本科畢業后工作了2年,之后去歐洲讀了碩士。去年畢業,在歐洲找不到工作,輾轉來到日本,已工作幾個月。
公司是明星事務所,世界各地都有項目,員工日本人居多,但是外國人也不少。
Q2:工作以來主要做什么類型項目?其中擔任什么工作任務?
公司什么樣類型的項目都做。能接觸到高質量項目,但也有些不怎么的的項目,感覺公司規模一大,就不是每個項目質量都那么高了。
我來的短短幾個月中參與了好幾個項目,有的在方案發展階段,有的在設計深化階段。反正什么都得干,模型、分析圖、CAD、PS,還要渲染。組里的人都是這樣的,項目經理也是什么都干的,分到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Q3:公司里都是英語溝通嗎?會有障礙么?比如日本人的英語有木有很憂傷:-D
我在的組里基本都是外國人,大家都是英文溝通。公司里有些日本人英文很厲害,但也有不少屬于基本交流都有困難,他跟你說個話,還得google translate一下再跟你說。不過,我并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反而有時候覺得是個優勢。
Q4:工作時間是個啥情況?工作效率怎么樣?
每個星期上6天班,基本上是10AM-10PM,有時候可能會更晚下班,偶爾周日還得過來加班。之前盛傳公司里日本人效率低,一天到晚就是賴在公司的時間長。我來的時間不長,同事們也是來自世界各地,反正我在的項目組中,我感覺每天很努力效率很高也不可能太早下班。
Q5:在哪都是加班啊……那資本主義的薪水怎么樣?
年薪也就18W人民幣左右,放在國內也是不怎么的一個工資。
我這樣的年齡在國內工資比我高的多的去了,加上日本物價還那么高,工時那么長,真的性價比超級低的。反正我從來都沒想在日本長待,隨時準備跳槽的。
Q6:之前在國內工作的兩年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為什么不選擇留在國內呢?
去歐洲之前在國內某一線大城市的私企工作,做方案設計。
最大的區別就是眼界更高了,自己能力更好了,選擇公司的尺度更廣了,以前我從來沒想過去別的城市工作,更別說在國外工作了。
讀完研究生其實一開始最想留在歐洲的,特別是福利和工資比較高的歐洲國家,也很努力的找了半年工作了,覺得歐洲國家生活比較舒適,設計水平高,想工作個1、2年看看。但市場實在是不好,就死心打算回出國前的公司,發了簡歷并沒有任何回復,不清楚是不是在招人。剛好日本那邊來了OFFER,本來還糾結了一下覺得還是留在國內比較有前途,但是等了一段時間依然沒有回復,就決定先去日本了。
Q7:在日本工作,你在專業方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我感覺日本公司整體專業水平比起國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比歐美國家差。例如在北美很普遍的用BIM,在日本就不那么普及,做到深化設計后期跟國內一樣,不能同時立面平面一起改,效率低。至少我在的公司BIM就比較少人會用了,那種小型的事務所估計更加不會用。
日本這邊的設計深化階段會做的很細,比如門把手、馬桶、廁所里面所有的設施的牌子型號都選好。我們現在的甲方曾讓歐洲某大牌明星事務所做過項目,甲方說他們都是直接把這些細節后期的部分甩給其他公司做的,不像我們公司做的那么細致。
另外,公司經常要做實體模型,實體模型確實比直接看電腦明白得多,感受也不一樣。
這邊對材料的運用也比國內有經驗多了,在大街上用清水混凝土做的建筑都看膩了,可是國內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到現在還是沒有很好。
至于施工圖方面,我來的不是很久,暫時不清楚公司是不是有專門畫施工的。但是如果是在其他國家的項目,到后期階段就會跟當地的事務所合作,當地事務所會做大部分后期的部分。
Q8:建筑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從開始學建筑起,生活就不是那么規律,老是熬夜,感覺時間總是可以往后拖的,12點前沒做完,怕什么,還有半個夜晚的時間啊。真是個壞影響啊。
去旅游的時候,都是想看有趣的建筑或者景觀,一般游客就不會想去看這些東西,甚至都不知道呢。當然自己裝修房子的時候肯定也比一般人懂的多,即使沒有錢買大房子,住小房子也不怕,要把小房子裝修到大房子有的功能都有。藝術的修養肯定也比其他專業的人要高些。
Q9:看你在人生的軌跡、事業的選擇都挺自由的,所以現在有伴侶嗎?
木有。也許就是為什么看起來那么自由的原因,也是為什么我還是比較傾向回國的原因。
Q10:回國打算去哪個城市呢?為什么?
我自己本身就來自一線大城市,當然還是想回自己的城市。
現在雖然是在日本公司,因為不會說日語,所以不可能把我分到有很多英文不好的日本人組里的。因此,我接觸的人基本都是白人和英文講的很好的日本人,加上做的項目也基本是海外項目,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我經常覺得我的生活跟日本沒有太多關系,做的項目也沒有感覺到所謂的日本特色。公司里的外國人中歐洲白人居多,大家溝通基本都是用英文,讓我覺得我還是在西方世界里的。
其實我內心經常覺得很不爽,為什么一天到晚都在講英文,為什么那么多老外……公司里中國人也是屈指可數,講中文的機會也很少。
想融入其他國家人的世界是非常困難的,我也不愿意浪費時間去做這件事,而且即使做到了也不開心。我在國外呆的時間也不過2年多,時間也不長,但也覺得十分夠了,我經常覺得西方國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優越感,讓我十分不爽。公司里多是白人跟白人玩的比較多,日本人跟日本人玩,亞洲人中自己跟自己國家的人玩,現在十分想回到中國人的世界里。
在日本的幾個月中也繼續不間斷的投簡歷,國內的我只投了幾家做設計比較好的公司,還是不想去太商業的公司。最近房價上漲的很厲害,所以覺得先去香港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先賺賺錢,在國內付下首付,買套房才是實在啊。香港研究生剛畢業的起薪那么高,我在國內工作好幾年都未必有那個數啊,等有了錢,以后再追夢也不遲啊。
Q11: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
超級超級不滿意!一來錢也沒有怎么賺到,工作也太辛苦,都沒有時間去social,人生大事也沒個頭緒,各種捉急,同齡人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過的比我滋潤的很多,我心理壓力也很大啊。做建筑師是個很苦逼的職業,想有追求又要賺錢真的好難啊。
Q12: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家里有閑錢,趁早買套房投資下,買的早是硬道理……
公子哥
坐標:加州
Q1:朋友,介紹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89年建筑男,加州某外企。
Q2:工作以來主要做什么類型項目?其中擔任什么工作任務?
大型商業綜合體,辦公塔樓。開始的時候做概念方案,現在概念方案和深化設計交替進行。
Q3:公司里都是英語溝通嗎?語言有沒有成為你前進/升職的障礙?
不全是英語,和老板或非中國人主要用英語。不是障礙。
Q4:工作時間是個啥情況?工作效率怎么樣?
9am 到 6pm。彈性比較大。效率不錯,想偷懶也可以。 加班很少,除非有絕對必要。
Q5:羨慕嫉妒恨!美帝的薪水怎么樣?
建筑是資本主義世界高學歷職業薪水最底層吧,稅后3000刀/月,剛好夠活著。
Q6:之前在國內有工作經驗嗎?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為什么不選擇留在國內呢?
有實習經驗,在某“所謂”的大師事務所。差別巨大,之前每天熬夜。因為出來讀書就順便工作了,目前還是對國內的熬夜工作氛圍有點害怕。但也許不是所有公司都這樣。(據小編這么多期的訪談結論,國內基本都是這樣……)
Q7:在美國工作,你在專業方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BIM的工作方式吧,效率高很多,也容易發現問題。
Q8:建筑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讓我更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吧。
Q9:有女盆友嗎?平常休息都做些什么?
木有。休息的時候會在市內逛逛,朋友一起聚個餐,或者做個短途旅行,有時候也選擇宅在家里。
Q10:未來打算回國嗎?打算去哪個城市呢?為什么?
沒有明確計劃,但應該會回國。城市看氣候的話,更傾向北京。因為長江流域的氣候很煩吧,不過一切隨緣。
Q11: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
還行,但想要有所改變,走出舒適區。
Q12: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趁工作之前給自己一個超級長的旅行假期。
柴柴
坐標:新加坡
Q1:朋友,介紹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80后建筑女,在新加坡一個大型設計院工作一年多。公司大概有2000多員工,在其它國家也有分部。
Q2:工作以來主要做什么類型項目?其中擔任什么工作任務?
我現在主要負責的兩個項目都是這邊的政府組屋,就是住宅。我是項目建筑師,主要是協調各方。我現在基本不畫圖,有專門的人畫圖,我只是畫一些基本的圖跟客戶和其他專業交流之后他們去深化。
這邊都是建筑師負責制,就是從項目深化、政府報建、后期施工、項目落地,全部要我們負責, 其中包括給客戶做銷售樓盤的各種手冊和模型、項目建好后各政府部門的驗收工作,就是從設計負責到交鑰匙。施工方的施工圖我們也是要審批的, 確保跟自己的設計圖吻合。場地上各種建造的問題,我們也要解決。所以現在經常跑工地,其實比畫圖更累。
Q3:公司里都是英語溝通嗎?語言有沒有成為你前進/升職的障礙?
哈哈, 官方是,跟同事有時候可以講chinglish,所以還挺方便。有時候也會有困難,不知道他們講什么專業詞匯,不過大體來說也沒什么問題。
Q4:那你們平常加班多嗎?工作效率怎么樣?
看自己吧,事情做不完就加。我基本每天會加一點,頂多一小時吧,主要是我不太想加。工作應該要效率更高,但我覺得有時候也沒想象的好,也是多方因素,比如報建的時候, 政府部門的人都不緊不慢,你也沒轍。
Q5:嗯,那你們的薪水怎么樣?生活品質怎么樣?
我覺得挺低的,沒有美國爽,不過全球建筑都挺慘。這里太小,平時就吃吃吃唄,偶爾出去旅游。
Q6:之前在國內有工作經驗嗎?之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
我算是在國內美國都有過實習經驗,不太喜歡那種老板不走自己就不能走的感覺。這邊法規比較多,尤其是他們有專門的園林法規,不能隨意砍樹,要報批, 很麻煩,新加坡對環境是很重視的。
Q7:在這里工作,你在專業方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明白原來不畫圖比畫圖更累。擔責任的時候你才能開始獨立思考,原來畫圖的時候以為,他們就做個決定我們就要畫半天, 他們好輕松?,F在覺得做個決定,要跟各方周旋,讓他們都OK,有時候可能比畫圖更耗心力...
Q8:嗯 有時候站在不同的位置反而看的清楚,那么建筑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沒感覺啥改變, 因為上班壓力比較大,平時回家休息的時候完全不看建筑相關的東西....
Q9:未來打算回國嗎?
沒有明確計劃,繼續觀察。
Q10: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
不算太滿意,希望工資能漲快一點。不過還能學到東西就先算了,希望以后能再往設計上偏一點,現在太接地氣了,也想看看做過后期之后會對做設計有什么影響。
Q11: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想賺錢就別學建筑...行業問題...
Chase Jase
坐標:倫敦
Q1:朋友,介紹下你自己和所在公司?
我是匿名,性別男,芳齡25,英國建筑本科,我現在是RIBA Part 1,目前是我的year out(英國part 1和part 2之間出來工作的間隔年)。我們公司是非常typical的一所英國本地公司,幾乎所有項目都在本土,幾乎沒有做過比賽。主要的項目是住宅、酒店、辦公和商業,對內裝也有涉獵,員工20人左右。
Q2:工作以來主要做什么類型項目?其中擔任什么工作任務?
畢業之后工作到現在大概十個月吧,絕大部分都是做商業部分的項目,有老舊辦公樓翻新和重建設計、咖啡亭設計、停車場商業住宅綜合體開發。我們公司人比較少,項目比較都比較精致,所以基本上是一個項目一個人負責, 一個人同時負責幾個項目。
不過由于是Part 1畢業生, 屬于英國建筑行業這個食物鏈里最低級別的,所以通常都不會做到項目管理。我主要做了有方案設計,方案深化,按需改各種圖,建模小能手......像我剛進公司就接手了一個辦公樓的大堂翻新/擴建,自己一個從方案設計一直做到報建,確實挺鍛煉人的,基本項目的各個階段都參與了。
Q3:公司里都是英語溝通嗎?語言有沒有成為你前進/升職的障礙?
英文畢竟不是母語,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不完全自信,而且浸淫在英國老板英國同事和英國本土項目的環境中,對流利程度的要求就非常高,總得來說覺得自己還可以再speak up 奈何有時快要到點上的時候就詞窮了......
確實是的,上層的員工做設計的已經相對比較少了,主要是跟各方溝(si)通(bi)各種電話郵件會議你來我往,要占據有利的位置還是要靠語言文字。
Q4:嗯,這是海外工作同學共同面臨的問題。那你工作時間是個啥情況?工作效率怎么樣?
公司不提倡加班, 但大家還是挺自覺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的(這跟一個項目只有一個人負責有關系吧, 所有責任都在你身上) 所以加班都是自愿的, 有時會早上早點到公司(七八點這樣) 或者晚上晚點走(八九點)。每周大概40-45小時左右吧。
Q5:那據你了解,英國其它公司也是這個節奏嗎?
據我的了解,像是我們公司這種不做比賽的, 項目都在本土而且體量不大的, 通常都是這樣, 有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們就朝九晚六),但我有一些大學同學, 加班也狠, 每天到晚上十一點左右, 周末也得上班,比如Foster。
Q6:那在英國好找工作嗎?
英國還行,畢竟英國不算是大公司當道,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小公司的,所以我們這屆外國畢業生要找的都找到了。
Q6:那英國的薪水怎么樣?生活品質呢?
Part 1畢業平均20000英鎊年薪,Part 2的話平均27000,newly qualified (Part 3)的話是35000,基本上是上升一個級別漲7000-8000。Part 1的薪資在倫敦是算是中下層人士的生活, 需要合租,月光。Part 2的話可以不合租,月光。
Q6:之前在國內有工作經驗嗎?是在什么公司?之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
大二時候在深圳實習過半年。我覺得在英國工作是有尊嚴和有生活的,可能也跟文化有關 英國公司會下班一起去喝酒,聊天,而在國內是沒有下班這一個概念的??赡艹<影噙@行業特性都有,但英國還是有人性的。
Q7:在英國工作,你在專業方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英國的建筑教育體制跟工作上緊密結合,第一個對我有利的是要在英國建筑界一步一步升學或走下去就要在英國工作。另外就是關于professionalism和efficiency,在有限的時間(工作八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也會影響到我回歸校園后對設計作業,論文研究和生活時間上做出更好的分配,就是會讓人感覺你Hold得住全場。
Q8:建筑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視線永遠離不開建筑,會盯著一個地方看,打量,心里想著這個細部好不好,還會用手去摸墻,摸樓梯,也會想到的是建筑對人的影響,設計怎樣能改變生活或者適應生活。不,設計怎樣能創造更好的生活。
Q9:可以理解你還有一個建筑夢嗎?
沒夢干嘛還繼續讀下去呢,我夜夜笙歌不好非得留在公司畫圖?
Q10:未來打算回國嗎?
看情況吧, 可能哪天累了收拾個細軟說走就走。
Q11: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還想在建筑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嗎?
感覺現在工作有點太...不ambitious,想趕緊回到學校感受不眠之夜。
建筑之路暫時還是想走的吧,至少也得累積一點財富。
Q12:對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別虧待了自己的胃
結語
就國外的月亮是否更圓的問題,小編覺得很難有一個特別肯定的回答。從薪資的數字角度來說,也許平均確實比國內多一些,但是國外的物價也不低,特別是再和其它專業(IT、金融等)相比較而言,可以說算是中低收入人群了。所以在外工作的建筑師如果只靠自己的工資,生活也沒有很富裕,也算是為生計而奔忙了。
但是不得不說,國外成熟的市場環境,豐富的社會資源,確實讓在外工作的建筑師們都能有所成長和收獲。而且平臺更大,見識也不一樣,小編覺得出國最大的收獲在于了解到自己可以干什么,看到別人都在干什么,學到事情還可以怎么干。這個其實不僅僅是建筑專業上的視野的拓展,更是人生道路上態度與思想的擴充。人一定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思維與環境,常變才能常新。